All posts by mapp_user

1512月/15

「肥胖」是疫症!- 談肝源性繼發性「肥胖症」(上)

前言

1997年世衛組織就將「肥胖症」列為僅次於吸煙和愛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殺手。現代人都畏懼「肥胖」,對體重增加、體型增大都很敏感。尤以女性,為保持苗條身段而千方百計採取各種「減肥」措施,結果呢?絕大多數都是失望告終,主要就是沒有找出真正致胖的原因,及針對原因採用正確的治療方法。

 

現代的「肥胖疫症」正在全世界蔓延

「肥胖」是疫症,這是不爭的事實,各地不少統計數字中都証實這個趨勢。今年五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年會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資料,“肥胖不但是發達國家中一種「瘟疫」,這些被公認為「富有社會」的病症,正向發展中國家蔓延。估計全球現時有三億人患肥胖症,逾七點五億人超重;有些國家有三成以上兒童屬肥胖;二千二百萬名五歲以下的小童屬過重或過胖。如在非州,肥胖兒童的數目竟是營養不良的四倍…”。

美國調查顯示,肥胖症患者人數自六十年代增加了一倍以上,「癡肥」人口由不足百分之十三暴升至1994年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五;1999年已增至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而且患者年齡赿來赿小。美國有接近一億人(九千七百萬成年人) 超重或癡肥,佔整體人口的五成半。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調查,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男20 %、女28 %) 患肥胖症。

  •         歐盟國家有三分之一人口體重超重,每十個人中有一個人已成胖子。
  •         英國審計局報告顯示,近二十年肥胖患者增加兩倍。目前有兩成人過肥,其中五分一人屬肥胖,五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超重達危險水平。
  •         希臘四分之一人是胖子,其中2% 是屬於病態肥胖,即超重逾40%甚至45千克以上。
  •         新加坡每十人中有三人為肥胖者。肥胖人數比三年前增加了五倍。
  •         中國全國有肥男胖女七千萬。北京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肥胖,女性肥胖者占52%,中老年居多,佔近七成。廣州超重人數比例較八十年代增加了一倍,其中八分之一人已屬肥胖。

集中這些零碎不全報導的統計資料仍然可看出,「肥胖症」的確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專家認為「痴肥」是一項公共衛生疫症,其數目正直接上升。肥胖的確是很難令患者接受,也嚴重的影響人類健康,如果以為肥胖單純就是現代化的生活“缺乏鍛鍊”,繼續用“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去解釋。或者以為致胖原因單純是“放棄傳統飲食、傾向脂肪性高的速食、生活間小、體能活動不足”。這些藉口似乎很難令人滿意。

 

分辨「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

肝源性繼發「肥胖」的原因是感染了【嗜肝性病毒】。大家不能以為肥胖就是「富貴病」。當人體進食過多熱量而超過了消耗量,多餘營養物主要轉化為脂肪,儲存于各組織及皮下,就會形成「肥胖」。其實,從醫學觀點看,肥胖包括「單純性肥」和「繼發性肥胖」兩種。

「單純性肥胖」是單純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這種肥胖脂肪分佈比較均勻,不伴有顯著的神經或內分泌系形態及功能變化。所以,輕度和中度肥胖者常皮膚富光澤而細膩,腹圍大亦有腰,臍深下陷,以臍為中心可見脂墊隆起,雙側腹直肌鞘外緣亦可見弧形凹陷,使脂肪墊呈燒餅狀,乳房和臀部豐滿,精神正常、健康良好。這種輕度或中度肥胖只須適當控制飲食量,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糖類飲食,並經常進行適當的體力勞動或體能鍛煉,少進額外食物,限制過多卡路里攝入,才是正確的減肥方法。所以,採用減肥方法對單純性肥胖的人才會見效。

「繼發性肥胖」與單純性肥胖有本質不同,主要因體內疾病,引起脂肪積聚導致繼發性肥胖,這類別的患者佔絕大多數。繼發性肥胖常與其他疾病同時存在,它往往繼發於患者身體上一些原發疾病,並且往往是某些疾病的結果。如肝源性肥胖、間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 ( 各種腦炎,腦膜炎,腦損傷,腦腫瘤等導致間腦,腦下垂體損害時引起 ),性腺機能不足性肥胖,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性肥胖,甲狀腺機能過低性肥胖,胰島素性肥胖等。或者,藥物使用的不當,(如濫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副作用而滿月臉、水鈉瀦留,或盲目長期使用性腺激素等),均可引起的內分泌失調,促使繼發性肥胖的產生。

 

 

感染嗜肝性病毒引致肝源性繼發肥胖的機理

目前臨床發現,越來越多繼發性肥胖的患者是處於急性肝炎恢復期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期間。有些病例是可以確診為「脂肪肝」,有些卻是「嗜肝性病毒」感染後,長期患慢性肝炎而導致不同系統疾患,產生代謝紊亂形成“營養障礙”,或肝機能異常,形成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肝源性繼發肥胖症」。

人體感染「嗜肝性病毒」後,會因體內“免疫反應”使肝臟發生急、慢性炎症。以前我們提及,「嗜肝性病毒病」就是患者伴發有肝區濁音界異常,臨床上常有纏綿難愈的反复、交替、多系統的慢性肝炎症狀,和因急、慢性肝臟機能損害而引起的各種臨床疾病及其併發症所表現的一種疾病,包括因 ”嗜肝性病毒” 感染而導致營養素吸收障礙,產生營養不良、長期貧血、低蛋白血症、凝血機制不正常而失血,這些因素都可引起腦垂體缺血而發生內分泌失調。由於機體的保護功能而過量制造和瀦留脂肪組織,造成的肝性浮腫、脂肪肝和繼發性肥胖。所以只能說脂肪肝、肝源性繼發肥胖和肝性浮腫等,都是嗜肝性病毒病常見的併發症和後遺症。

而且,臨床上常發現,「繼發性肥胖」患者的肝機能損害,多數仍在繼續進行中。如缺乏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慢肝」病程將持續進展,逐漸併發心、血管疾患、中風、糖尿。肥胖尚可增加呼吸系疾病、肌肉和皮膚問題、不孕、高血壓和荷爾蒙有關的癌症風險等併發病,導致心、肺、腎功能障礙。如果說「痴肥」者能引起的不少併發病,倒不如說「痴肥」其實和這些併發症均是慢性「肝病」延續所得的結果而已。

 

「疫症」- 肝源性繼發性肥胖的特徵

  1. 肝源性繼發肥胖症患者常有急性肝病的既往病史。常被臨床診斷為「脂肪肝」。
  2. 上述患者常合併有血清化驗的異常結果。如各種肝炎病毒抗原、抗體陽性,甚至肝功能不正常結果。但肝功異常又未能確診肝炎病毒型號者往往被稱為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
  3. 上述患者常有慢性肝病中醫分型的典型病情、現在症和肋脅畸形、唇征、舌征、脛骨前指壓痕、肝區濁音界異常等體征。但因無異常血清反應未能確診為肝炎之「嗜肝性病毒病」患者,臨床極為多見。
  4. 上述患者年齡兩極分化;因嬰幼兒、兒童是嗜肝性病毒初發感染的重要時期,脂肪肝與肝源性肥胖見於兒童時期,並不意外。據報導美國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兒童出現超重的現象。希臘兒童過度肥胖佔77 %,6~11歲肥胖兒童高達54 %,12~17歲胖子比例也高達40 %。這能說與病毒感染無關?中國一句諺語「中年發福」其實是慢肝持續發展至中年以後,肝機能受損,內分泌失調日漸嚴重,導致中老年期肝性浮腫和繼發性肥胖。
  5. 肝源性繼發肥胖症常有地域性、家族性;多發生於肝病流行地區、有明顯的人群或家族好發的現象。如最近新加坡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論壇上發表,亞洲人易患痴肥病與乙肝在亞洲流行不無關係。嗜肝性病毒在地域或家族因密切接觸傳播,易使人認為「痴肥」是與遺傳有關。

上述患者不易經過一般的減肥措施而達到減肥效果。但應用「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可使慢肝臨床治愈,有可能矯正肝性浮腫和肝性肥胖,終止慢肝病程進展,肝機能正常而避免了肥胖的合併症繼續進行。

 

現代肥胖疫症正在全世界蔓延

既然「肝病」是傳染病,說因「肝病」而導致的肝源性繼發性肥胖是「疫症」,就一點也不為過了。肥胖患者近年急劇增加,與近代科技發展、各地人口往來接觸頻繁、感染嗜肝性病毒機會增多等因素息息相關。從各地的資料顯示,地球上患「肥胖症」的患者近年明顯逐漸增多,年齡日趨年輕化,如辨證為「肝源性繼發性肥胖」,則說明「嗜肝性病毒」在人類社會中正沉默地高速傳播。

目前人們逐步瞭解到「嗜肝性病毒」對人類健康的損害和影響是不容忽視,上述慢性肝炎能引起肝源性浮腫(或稱繼發性肥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杜漸於微才是唯一方法,也就是說:早期發現及診治「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才是防治繼發性肥胖或者說是最好的減肥方法。如依舊錯誤地使用節食、偏食、盲目增加運動量或不恰當的服用減肥藥去減肥,不但勞民傷財,說不定還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肥胖小資料

以人的標準體重來計,一般以超過標準體重10%為過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才算肥胖。

標準體重 = 正常體重 + 10%至20%
正常體重(千克) = 身長 (公分) – 常數(105至110)

 

量度體質單位為體質系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即體重(公斤)與身高(米平方)的比例。

體質系數 (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² ( 米² )

中國成年人肥胖標準

近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周北凡教授介紹,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根據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群有關數據的總分析報告,首次提出了適合中國成人的肥胖標準:

體質系數 : 超重 ≧ 24 ; 肥胖 ≧ 28;

腹部肥胖標準:男性腰圍 ≧ 85厘米;女性 ≧ 80厘米。

 

案例介紹

案例一;徐某 (電腦號2612),女,32歲。2001年8月初診。主訴兩年前患痔瘡,常反复納呆、腹痛、腹脹、便秘、便血,體重明顯增加十多磅,曾因失眠、心悸、眼花、昡暈入院治療。高1.57M,重65Kg,體質系數25.39。體查唇粘膜腫脹著、肝大1.5公分,叩痛。下肢脛前指壓(+)。擬診濕熱蒸騰,絡阻血瘀和繼發性肥胖。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經系統中藥治療現50千克,體質系數18.86。消瘦近33磅。腹圍73公分.臀圍由40寸減至34寸。現仍經前服用中藥調理。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2年7月25日

1512月/15

肝源性「浮腫」不能算「肥胖」

前言

        不少人自以為「肥胖」﹐但其實可能是肝性浮腫而不自知。由於「肝性浮腫」逐漸進展會導致體重明顯增加﹑體型增大﹐故往往就會被誤為「肥胖」。實質上﹐很多人把「浮腫」與「肥胖」混淆﹐常誤導患者採取不正確的治療措施﹐如減肥﹐反令浮腫加劇﹐甚或出現「厭食症」﹐嚴重影響健康。

        浮腫與單純性肥胖是有本質上的區別﹐中醫角度認為「十個肥人九個濕」的觀念是十分正確的。「浮腫」又稱水腫﹐這是由於人體皮膚和皮下組織(包括血管外的組織間隙)有過量的積液所致﹐而定時測量體重的增減﹐可以了解浮腫程度。

         一般來說﹐若出現顏臉浮腫及下肢輕度浮腫﹐體重已可增加百分之五。若浮腫在顏臉和四肢甚為明顯﹐指壓呈可凹性下陷(用手指按壓小腿脛骨前皮膚包著脛骨的部位﹐持續輕力加壓﹐放手時如見凹陷﹐即為可凹性浮腫)﹐軀幹亦見浮腫﹐體重可增加一成左右。究竟浮腫有哪些原因呢﹖其原因有很多﹐如營養性﹑內分泌疾患﹑水電解質紊亂﹑藥物過敏或中毒等﹐均能引起患者浮腫。根據疾病主要原因﹐臨床常見有心性﹑肝性﹑腎性水腫﹑營養性水腫等。以下茲以「肝性浮腫」提出我們見解﹐供大家參考。

1

      「肝性浮腫」很常見﹐但卻容易被患者及醫者所忽略。按臨床觀察﹐造成肝性浮腫的因素很多﹐而且較為複雜﹐主要原因是肝病患者因體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瀦留的濃度﹐隨著年月增加﹐引致炎症性體液於組織間隙中滯留﹐形成「肝性浮腫」。

       要判斷自己是否「肝性浮腫」並不困難

  • 有否肝病家族史﹖
  • 有否確診自己有肝病﹖
  • 有否肝腫大(包括脂肪肝)﹖
  • 有否反覆出現慢性肝炎中醫分型的不同臨床症狀和肝外疾病(可參閱本中心網頁)﹖
  • 有否急遽或緩慢而顯著的漸進性體重增加﹖
  • 有否舌胖齒印﹑腹圍明顯增大和下肢脛骨前指壓痕。

    上述問題的答案往往會告訴你是否患有「肝性浮腫」。

 

1

         不少自以為「肥胖」的人均可能是「肝性浮腫」

本研究中心接診香港地區二千八百八十三個肝區濁音界異常的案例中﹐有九百五十三例患者有輕重程度不同的「肝性浮腫」﹐佔百分之三十三﹐(男女比例為二百三十八﹕七百一十五)﹔其中男性為百分之二十三﹐女性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在肝病高發區內的香港﹐「肝性浮腫」極為普遍。所有案例中﹐有近三分之一案例臨床上均有程度不同的浮腫表現﹐而肝區濁音界異常的女性患者﹐有「肝性浮腫」佔近四成﹐較男性患者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九有明顯差異。這跟女性慢肝時中醫氣血二虛型均呈比率較高﹐說明女性「肝性浮腫」與氣血二虛及貧血有密切關係。

        以前﹐我們曾提及「嗜肝性病毒病」就是患者伴發有肝區濁音界異常﹐臨床上常有纏綿難愈的反覆﹑交替﹑多系統的慢性肝炎症狀﹐和因急性及慢性肝臟機能損害而引起的各種臨床疾病及其迸發症的表現的一種嗜肝性病毒感染的疾病﹐故也包括因「嗜肝性病毒」感染而引起「氣虛血弱」﹐營養吸收障礙﹐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內分泌失調﹑維生素缺乏(如缺維生素 B1導致濕性腳氣)等造成的「肝性浮腫」。

嚴重者可致肝硬化肝癌

     其實﹐肝源性浮腫和肝性繼發肥胖﹑脂肪肝等都是嗜肝性病毒病常見的迸發型和後遺症。慢肝患者的病程發展較為嚴重的階段﹐才能導致臨床上出現「肝性浮腫」﹐如欠缺系統中藥治療﹐浮腫程度將會日漸加深﹐可能產生肝硬化腹水﹑心﹑肺功能障礙﹐甚或肝癌。只不過﹐肝硬化和肝癌多於肝病晚期才被發現﹐為時已晚﹔前者治療更加困難但仍為可逆﹐後者的病情卻不易回逆了。

        因此「肝源性浮腫」不能算是「肥胖」﹐不應盲目去減肥﹗

亂服減肥藥反損肝功能

        從中醫角度認為「十個肥人九個濕」﹐這觀點是很正確的。「肝性浮腫」與單純性肥胖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大家必須分辨是「浮腫」還是「肥胖」﹐絕不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肥胖﹐就盲目採取減肥措施。肝性浮腫患者如進行節食﹐限制蛋白質攝取﹐增加運動量而過度的體能消耗﹐甚或為減肥而服食傷肝的藥物﹐這均對肝臟機能有莫大損害﹐還會促進肝病的病情惡化。

須針對浮腫原因對症下藥

        「肝性浮腫」並不是營養過剩而引起的單純性肥胖﹐更不能通過減肥而消除﹐一定要針對引起浮腫的原因去治療肝病﹐才能使浮腫消退﹐即使用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三數天即能使腫大的肝區濁音界恢復正常﹐繼續服用﹐還可使浮腫明顯消退。所以我們建議﹐採取減肥措施前一定要肯定自己不是肝病引起的浮腫﹐才可進行減肥。如及早發現自已患上嗜肝性病毒病﹐導致的肝性浮腫和繼發性肥胖﹐及早採取積極的中藥和西藥治療﹐不但不用費時失事去減肥﹐還能免除慢性肝炎的各系統臨床症狀的長期折磨﹐停止浮腫和繼發性肥胖繼續進行(甚至能達到減肥目的)﹐保持身體健康﹐更能防止肝病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肝性浮腫的原因

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性浮腫是由於具有傳染性的嗜肝性病毒侵入人體後,能誘導人體內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由於免疫調節功能紊亂,內毒素血症和微循環障礙等均可使肝細胞損傷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當肝臟功能的異常就會使身體各系統的功能減退,原因往往是;

(1)    肝炎所致胃腸紊亂症狀 ( 如厭食、噁心、腹脹、胃痛、濕熱肚痛、胃腸敏感、便秘、腹潟等胃腸不適 ) 常常影響患者食慾和營養吸收,故急、慢性肝炎的過程中亦常會做成營養不良性水腫。

(2)  蛋白質合成障礙 ( 尤其是白旦白的合成 ),即使是日常旦白質的供給和吸收正常,但由於肝合成旦白質的功能降低,血清白旦白低下而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容易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 ( 血清白旦白的低降常有診斷價值,一般認為2.5克%稱為水腫的臨界水平。水腫嚴重血清白旦白多在2克%以下。)

(3)    肝臟凝血機制障礙;肝臟能參與人體的多項凝血機制,除合成維生素K外,還能合成纖維蛋白原、 凝血酶原等等物質,當肝功能減退能影響血液凝固,易反覆有各種原因的急、慢性失血表現。臨床上就常易發生皮下瘀斑、便血,鼻衄,痔血,尤以女性慢性肝炎時,常月經不調,經量過多、出血時間延長、經色深又多淤血塊,伴反覆經痛。分娩期亦易過量出血,手術和外傷失血特別多。反覆、長期的慢性失血引致浮腫是非常多見。

(4)    內分泌失調;肝臟是許多重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也是身體內激素降解,互變,轉化, 貯存及排泄的主要部位。而且肝本身能合成排鈉因子,血管緊張素原及促紅細胞生成素原等激素樣物質,故也是一個內分泌器官。所以,肝炎後常引起激素代謝紊亂,使人體內分泌激素異常,如甲狀腺機能減低導致粘液性水腫。生長激素升高和胰島素升高,高胰升血糖素血症而導致肝源性糖尿病或低血糖症,此時患者易飢,多食很易引致繼發性肥胖。肝病亦常見高雌激素血症和男性激素降低,使少數男性肝病患者乳房發育和變成女性體型,男性性功能低下,在兒童期更易使患兒變成肥仔,外生殖器官也會明顯發育不全。

(5) 濫用激素:患者長期因肝外併發疾病 (如哮喘,風疹、濕疹等皮膚疾患、骨關節疾患如痛風和紅型狼瘡等),盲目不當使用腎上腺皮質等激素,或不正確使用性激素 (如治療不孕症),和男、女更年前期或更年期後,均易於短時間內導致水、鈉瀦留,浮腫、肥胖、體重明顯增加。

(6) 維生素B族缺乏;肝功能障礙時,患者對硫胺素酸化能力降低,維生素B1的利用受阻,丙酮酸的氧化脫羧發生障礙,使葡萄糖有氧氧化過程受到影響,影響了神經細胞能量供應,丙酮酸及乳酸在神經組織中堆積,引起多發性周圍神經炎,可導致濕性腳氣而產生浮腫。

      此外,一些傷肝藥物、或電療、化療進一步損害肝功能,常加劇患者浮腫的程度。臨床上每見浮腫患者雖因浮腫長期服用利尿藥物,消腫效果并不顯著,但使用中藥治肝後,浮腫明顯消退甚至消失。

案例介紹

案例一;

任某(電腦號2027),女,32歲。初診日期;1999年12月。自訴十歲時有急性腎炎史,已愈。近五年來浮腫,以下肢顯著。反复中西醫治療仍未效。曾多次體查、檢驗,已排除心性及腎性浮腫,部份醫生意見為內分泌失調,但亦未能確定浮腫原因。浮腫初起時,自覺下肢有脹痛感,常倦怠、多夢、睡欠佳、頭痛、腹脹、便秘,體重由110增至130磅。有月經不調、量多、瘀血多、間經痛史。
體查: 舌老多皺襞,尖紅、中裂、苔白、面色潮紅,腹下陷,無腹水征,叩診肝界縮少,肝下界於肋緣上4.5cm(肋緣上三橫指)。下肢水腫,指壓痕(+++),以雙足背尤著,可見足背皮膚菲薄、透明發亮 (已自已携帶97年驗血、驗尿、肝脾電腦掃描、胸片、腎造影x光片、均証實未發現異常)。
服中藥三劑後,肝濁音界縮少現象消失,叩診實際為肝大一公分半,肝區叩擊痛。再服中藥四劑,肝已正常。後系統使用中藥浮腫漸減,臨床症狀消失。共服中藥近三個月,下肢浮腫全消退,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1

 

案例二;
陳某 (電腦號2832),女,67歲。初診日期2002年3月26日。自訴反复下肢皮膚感覺異常、麻痺、酸痛、蟻行感,間灼熱,右腓腸肌發作性疼痛。二年前曾疼痛2月余伴行動障礙。現酸麻痛痺已2周余,數天前因小腿肚痛劇、倦怠。體查;憔悴、虛胖,面紅,舌胖厚,下肢浮腫(+++),腓腸肌無明顯局限壓痛,腹軟脹,膨隆,肝大一公分半。用中藥二劑後有水瀉,一小時內3次,量多惡臭。服中藥3劑後复診時,下肢浮腫明顯消退、指壓痕(+),仍舌胖厚,但肝已正常。再服中藥一周患肢行路已無非痛感。治療期中,曾失眠、倦怠、頭重、噯酸、食後胃脹,行路時患肢有牽扯感覺。上樓時右腓腸肌痛,並於第三周時右唇角泡疹,續服中藥症狀漸消失。經系統中藥治療六周,臨床治愈仃藥觀察。

 

案例三;
楊某 (電腦號2769),男,45歲。2002年1月初診。自訴發現乙型肝炎帶菌已十多年。幼有哮喘史,在20年前曾胃出血,現飢飽均常感上腹脹痛,噯氣,曾胃鏡檢查正常。近年來常反复眼畏光,皮膚搔痒,倦怠,下肢浮腫,早年白髮現已染。體查膚色鯬黑、虛胖、唇粘膜浮腫、皸裂明顯。

服中藥3劑胃腸不適緩解、多屁、噯氣已仃,肝已正常。系統服用中藥期中曾眼澀、倦怠,嗜睡,多夢,尿黃多泡,反复噯氣、間有大便泄瀉,脅痛,下肢浮腫消失。共服中藥42劑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1

案例四;
林某 (電腦號2341),女,63歲。初診日期2001年1月。自覺倦怠、心翳、氣短、喉痒、咳嗽、肩痛、腰痛、失眠已十余年,曾反复藥物治療未效。十多年前有宮肌瘤全宮切除手術史。體查;虛胖、膚色蒼黃、舌胖厚、中央縱裂。鼓腸蛙腹,肝大一公分半,有肝區叩擊痛。下肢浮腫,脛骨前指壓痕(+)。

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自訴睡眠可達五小時、微眩暈、仍氣短。一周後浮腫減輕,倦怠止。自覺喉痒、間咳、多痰、睡眠好,早上醒後微昡暈、數天才大便一次、質硬。血壓110/70mmHg。舌胖厚、肝正常、下肢浮腫消失。為治療肝性骨營養不良引起肩痛、腰痛,曾續服中藥近三個月停藥。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1512月/15

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

前言

慢性肝病能導致患者營養發育不良。近年,在我所求診的肝區濁音界異常病例統計中,臨床上有顯著「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的患者共136人,佔整體2862案例約近百分之五,女性更佔多數 (根據近三年統計男女比例為7;22);其中18歲以下有43人,佔「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總數約三分一。能致營養發育不良,均應考慮患者在嬰幼兒時期已感染病毒,故實應重視小兒肝病的防治工作。患者若錯過了在發育前階段的中藥治療,日後將會患「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而渡過終生。

 

營養不良是各種營養素缺乏的綜合徵,於各種疾病中會有不同表現,體形瘦削不一定營養不良,如單純旦白質缺乏情況較明顯時,患者就可以出現浮腫。如伴有內分泌失調,患者反而會繼發性肥胖。但是,營養發育不良卻一定會導致「身高」、「體重」達不到正常的標準。故一個人身形是否合乎健康,其實并非視乎肥胖與否,而是取決於體重跟身高的比例是否正常,即體質系數是否合乎標准。

量度單位為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即體重(公斤)Kg 與身高(米平方)m的比例,見附表一。

       體質系數 (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² ( 米² )

 

表一 : 兒童及青少年的理想體重之BMI範圍

年齡
10 15.2 – 21.2 14.9 – 20.1
11 15.5 – 21.9 15.3 – 21.1
12 16.0 – 22.2 16.0 – 21.9
13 16.6 – 22.8 16.4 – 22.2
14 17.1 – 23.6 17.3 – 22.9
15 17.7 – 23.6 17.3 – 23.0
16 18.2 – 24.2 18.0 – 23.0

 

小兒肝炎

在嬰幼兒期感染嗜肝性病毒是人類營養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體必需攝取醣、脂肪、旦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等營養素來參與體內代謝過程,供應生長、發育、活動和代謝的需要。上述各種營養素如有缺乏,無非是因為人體患了疾病、或機體各臟器功能減退而使機體引致消化、吸收不良,攝入不足、營養素平行失調、或機體內的不同原因使需要量增加而過度消耗所致。目前,由於人類對「病毒」的致病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故愈來愈多的臨床証據和經驗顯示,人類的新陳代謝紊亂、營養發育不良,往往是由於嗜肝性病毒感染所引起。因為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樞紐,功能十分覆雜,某些功能與血液系統、糖、旦白質、脂肪、水、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代謝均有密切關係。如患者在嬰幼兒時期就被嗜肝性病毒感染的話,往往就會影響了患兒對各種營養素的吸收,造成患兒貧血、內分泌失調而妨礙發育,這就做成了【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甚至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成為患兒體質虛弱、百病叢生的根本原因。

 

有文獻報導,我國和東南亞各民族的乙型等各類嗜肝性病毒,在嬰幼兒、兒童、少年時代的感染,往往演變成慢性感染,可持續數年、十數年甚至終生。如以乙型肝炎為例;有70% ~ 90%的患者會長期呈現 “帶原者” 陽性,但並無臨床症狀,檢查肝功能亦顯示正常,但肝臟活體組織檢查,卻90%會顯示肝組織有損害。故各型肝炎的臨床症狀雖然各有特征,但嗜肝性病毒感染後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卻有極大影響。患兒往往是身不由己,有部份嬰兒自出娘胎,就受感染而註定要帶病終生。只可惜很多家長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對小兒病毒性肝炎仍重視不足,常易誤診或漏診,使他們得不到確診及應有的治療。由於慢性肝炎案例往往是在新生兒或嬰、幼兒期已被感染,及至在成年期才出現症狀,又或因肝功能異常才被發現,由於時間的洗禮,故絕大部分病例都已經發展成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這就說明了近代的肝癌病例日趨年輕化這個事實。

 

如何及早發現小兒患上了肝炎,這是每個父母都應關心的課題。慢性肝病時,患兒的心、肝、肺火熾盛、大腸熱顯著,常做成腎水枯竭而影響肝、腎功能。所以,嬰幼兒期嗜肝性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機體後,就會產生很多臨床相應的症狀,和影響患兒發生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的結果。

中醫觀點

以中醫觀點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礎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所藏的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前者與生俱來,後者來源於攝入的飲食物質,經脾胃運化生成的水谷精氣,和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行後的剩余部分,藏之於腎。故腎中精氣,是機體生命活動之本;而腎中精氣的生理效能,可概括腎陰 ( 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滋養、濡潤的作用 ) 和腎陽 ( 對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起推動、溫煦的作用),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並維護各臟腑陰陽的相對平衡。故中醫有云;腎主骨、生髓;實際上,腎中精氣就是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肝病時,肝腎功能失常或衰竭時,病邪(或病毒)常能破壞有規率的代謝程序。正如中醫理論指出;骨的生長發育,有賴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當病毒疫邪入侵使肝腎功能不足,全身的代謝失調,情況如置之不理將會日趨嚴重,勢必導致患者營養發育不良。

眾所周知,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不同體質的人在機體的不同階段中,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各系統症狀。小兒病毒性肝炎,早在嬰、幼兒期即可受肝炎病毒直接或間接影響全身各個器官,可以由免疫覆合物(即抗原抗體覆合物)形成而沉積在淋巴結、脾臟、血管內膜、腎小球基底膜、滑膜及脈絡叢等組織,產生炎症及退行性變等反應。並出現臨床上兩種肝炎 -“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前者由於患兒免疫功能減弱,不能消除肝炎病毒,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後者患兒的免疫缺陷,抗體缺乏,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及不能抑制其覆制,仍有部份肝細胞在致敏淋巴細胞作用下不斷被破壞,使病變持久不愈,導致體內多系統病損,呈現不同的臨床症狀。

除了慢性肝炎外,急性無黃疸型肝炎、亞臨床感染患者和隱性感染患者,都可以在臨床上表現出程度較為輕微的不明顯症狀或毫無症狀,但假如我們能及時把感染肝炎病毒的小孩確診,患兒就可以得到及時治療。單憑過去的慢性肝炎診斷標準 (如驗血發現抗原、抗體陽性,肝功能異常,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的陽性結果) 是極不足夠的,臨床上必然會發生大量誤診及漏診。只有熟悉慢肝中醫分型的症狀和發現肝區濁音界異常的體徵,醫者才能及早予以診治。我們多年來接診肝區濁音界異常患者的2855案例中,實際能按肝炎標準而予確診僅有895例,佔總案例數31.3 %。其余近2000例 (近七成的患者) 只具慢性肝炎臨床症狀的肝區濁音界異常的患者,如能經過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均能得以臨床治愈。

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的症狀

慢肝患兒最常見的症狀是消瘦,神情呆滯,疲乏無力,膚色蒼黃或蒼白,瞼結膜和唇、舌的粘膜顏色呈淡白、皮膚乾燥、過度角化,甚至脫屑或呈鱗片狀、有皸裂、易患濕疹、風疹、汗斑等皮膚病。亦因患兒免疫力低下而極易罹患各種感染。部分患兒亦容易發生煩燥、失眠或者過度沉默,對周圍事物反應泠漠,記憶力減退,動作幼稚等精神行為改變。患兒營養不良的情況如明顯,腹部多軟而膨脹,肚臍淺而平(甚至突出),皮下脂肪稀少,極易用手指捏起皮膚。如低旦白血症明顯,亦可發現患兒踝部浮腫,下肢脛骨前常有指壓痕(用指按壓後有明顯指壓下陷)等體征。

因此,作為父母親人,要認識及預防嬰幼兒被嗜肝性病毒感染,並及時徹底診治小兒肝病,這是保證他們身體健康的唯一方法。也將是提升中國人民身體素質的一個根本措施。一旦既成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體質的患者,往往將會影響患者的一生。

 

案例介紹

案例一;楊某 (電腦號0453)、男、4歲。97年11月06日出生。98年9月14日初診。父有慢性活動性肝炎。母代訴患兒常皮膚搔痒、乾燥、煩燥夜啼,肝大1.5公分,母因患兒未足一歲,未敢喂服中藥。
99年8月30日复診,母代訴患兒仍常有皮疹、反复皮膚潮紅、腫脹、搔痒、易搔抓致皮膚皸裂、潰爛出汁,大便2~3天一次、質硬結,便後常帶血,煩燥,倦怠。體查;面色蒼黃、營養發育不良、體重22磅、皮膚乾燥脫屑,有小兒濕疹。仍肝大1.5公分,擬診斷:肝大待查、肝性營養發育不良、直腸靜脈曲張肛裂合併出血、病毒性胃腸病、皮膚乾燥綜合徵、濕疹、風疹。

服中藥7劑後肝界回復正常,便血止,仍便秘、倦怠、皮膚乾燥皮損好轉。續服中藥4周症狀消失臨床治愈,仃中藥觀察。

 

 
案例二;王某 (電腦2289),女,41歲。2000年12月初診。自訴發現乙肝帶菌已十年,反复外感咳嗽、鼻塞、多痰、流鼻血和倦怠,十余歲開始面頰部多色素斑。近三月咳更著,常胸痛、低熱、頭痛、大便日1~3次、常便血。
體查消瘦,營養發育不良,體重40公斤,身高1.54米,體質系數16.8。雙膕窩內側均見毛細管集簇擴張,明顯肋脅畸形,肝區叩擊痛,肝大四公分半。
服中藥三劑後肝已正常,自感睡眠好,頭痛止。仍口渴、涕黃粘、鼻塞、間咳、倦怠、嗜睡、大便日2次、裡急後重。脈108次/分。再服中藥4劑感冒徵減、咳止。感胸前痛、查胸肋關節有固定壓痛點。持續服用中藥,期中咳嗽、喉痒、多痰、倦怠、裡急後重症狀逐漸消失。共服中藥42劑,臨床治愈而停藥。

 

案例三;林某 (電腦號2031),女,18歲。初診日期2000年1月7日。
主訴反复有胃炎、腸炎史,伴反复噁心、嘔吐、納呆。現消瘦、常咳嗽,多痰、頭痛、胸痛、肝痛、周身骨痛。間畏寒發熱,盜汗。曾西醫診治謂肺結核並接受抗癆治療,但服抗癆藥後,又稱驗血發現酵素過高而被迫仃藥共二次。現要求用中藥療肝。

體查;消瘦,體重40公斤,高1.52米,體質系數17.3,膚色蒼白、貧血面容、女性副性征發育不良,舌紅絳、苔薄黃、脈搏104次/分、舟狀腹、肝區叩痛,肝大三公分。服中藥後有腹痛、腹瀉、多屁、肛門灼熱、痰多、咳多,但服中藥三劑後肝已正常。脈112次/分,服中藥共14劑,自行仃藥11天,又氣喘多痰,腹脹,盜汗而复診。體查肝又腫大一公分半,第一次复發。再服中藥六劑後肝恢复正常。

系統服藥期中,症狀遂漸消失,共服中藥六周,臨床治愈仃藥觀察。

 

案例四;陳某 (電腦號2038),女,17歲。初診日期2000年1月10日。自訴自幼反覆濕熱肚痛、便秘、3~4天1次大便、質硬、食後即解,自覺常濕熱肚痛,裡急後重。每次月經多延期約十天,量不多、色鮮紅、有經痛,長期多痤瘡,月經前後期間尤著。
體查;四肢修長、消瘦、營養發育差、皮膚乾糙、多汗斑,下肢多毛、舌絳紅、味蕾點狀突出、有舌胖齒印、苔黃厚。指甲蒼白,副性征發育不良。肋脅畸形,肝大一公分半,肝區叩擊痛,體重43公斤,身高1.64米,體質系數15.98。

服中藥四劑後肝已正常,共服中藥三周後未完成系統治療而自行仃藥。二月後复診,又訴喉痛、多咳已數天,伴胸痛,大便秘結,要求取藥。
體查肝已复發腫大一公分半,為第一次复發。服中藥三劑肝區濁音界已正常,重新系統中藥治療,六周後臨床治愈,仃藥觀察。經接受建議覓婦科醫生補充女性苛蒙後,女性副性徵顯露,營養發育良好。

 

 

案例五;張某 (電腦號2152),女,33歲。初診日期2000年6月。
自幼消瘦、納呆,體重35公斤,現身高1.5米,體質系數15.5。曾患神經衰弱、厭食症,并在營養師指導下增肥曾失敗。素納呆、倦怠、失眠、因睡欠佳曾服用安眠藥及抗過敏藥以助睡眠。易外感頭痛、喉痛,數年來有噯氣,脘腹脹痛、腹瀉、胃痛,半年前最著,但胃鏡檢查未發現異常。過去有月經不調 (約30~40天一次),需6~10天才乾淨、多瘀血,曾經痛需急診。
體查;面色蒼黃、面容憔悴、貧血消廋、發育不良,舌胖、舌邊齒印、肝輕度叩痛、肝大四公分半,輕度下肢浮腫,下肢靜脈顯露、輕度靜脈曲張。擬診慢性嗜肝性病毒病、肝大待查、肝性營養發育不良、肝性貧血、厭食症、低血壓、肝性神經衰弱、性激素紊亂、下腔靜胍高壓,靜脈曲張、肝源性潰瘍病、病毒性胃腸病、月經不調、痛經、肝性浮腫、肝病性上炎。
服中藥二劑,大便暢順、量少,胃納好轉,睡好,易醒。肝腫大明顯縮少至肝大一公分半。血壓82/50mmHg,下肢明顯浮腫(+)。再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服藥二周來經,自覺月經血量減達三分之一,第四天即量減 (以前需6~7天)、無瘀血。但來月經時仍有經痛,首二天共服止痛藥5次。持續服用中藥48劑,臨床治愈。
湯水推介  – 

響螺豬展滋陰湯

 

中醫理論認為藥食同源,除了進行系統中藥治療外,嗜肝性病毒病患者在治療期中或臨床治愈以後,亦適宜經常飲用「滋陰補腎」湯水,使體內有充裕腎水以抑制心火、肝火、肺火孳生。因為嗜肝性病毒病患者的體質是屬於虛不受補一類,故不宜飲用燥熱湯水或過於寒涼的湯水。

【材料】

新鮮響螺一大隻或急凍螺頭半磅、豬展十兩、雲苓、茨實、淮山、去皮白蓮子各少許、冬姑6至8隻、生薑一塊、幼鹽小許。

 

【做法】

1.   豬展切大件飛水。

2.   新鮮響螺一隻去殼、去內臟及黏連污穢部份,用清水洗淨,如用急涷響螺可解凍後用清水洗淨,後再出水備用。

3.   將全部材料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滾水,先猛火滾起,再用中、小火煲2至3小時,食時加上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           響螺性味甘、鹹、微寒,有滋陰明目、利尿、生津的作用。
  •           豬展有滋陰補肌、潤腸養胃的作用,營養豐富。
  •           雲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茨實可補脾去濕、益腎固精。
  •           淮山具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功效; 蓮子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及養心安神的作用。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2年5月30日

1512月/15

肝源性貧血

「肝源性貧血」的病因和病機

以中醫觀點來看,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人體後,“邪”能隱伏血份且侵犯五臟六腑。“邪”不僅傷正,且能擾亂氣血。若臟腑功能失調,必使血液妄行離體而出,更易使患者出現氣、血虛損。如失於調治或氣陷血崩、思慮勞傷、心腎交疲、耗血多而生血少,積漸而成氣血二虛的病理改變。

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時,引致患者「血虛氣弱」往往是必然的,因為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樞紐及為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臟器,肝臟被病毒感染引致炎症後常影響肝臟功能正常的運作,而出現病變。肝臟的功能十分複雜,某些功能更與血液系統有密切關係。故肝病時常有血液學的改變,這些變化可為單系列的血細胞異常或輕度凝血功能障礙,(但重症肝病所致的嚴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十分常見,常為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亦可為全血細胞減少或全身廣泛出血,甚至整個骨髄功能發生衰竭,如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可併發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導致死亡。

「肝源性貧血」十分常見,有文獻報導各種肝病併發貧血者,高達77.3%,這種肝源性貧血雖然常見,但往往因肝炎未能確診,或臨床表現被肝病症狀掩蓋而未引起重視。至今為止,不少醫者仍只看作原因不明的貧血而造成長期誤診。其實,肝源性貧血治療的原則:首先著重肝病的處理,加強營養,促使肝功能改善,血液病亦隨之減輕。如不及早發現及確診慢性早期肝病,並予以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肝病病程將使臟腑功能受累,徒令貧血等肝外併發疾患隨日俱增,病情更難逆轉。

在我們接診2787例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患者中,臨床上有肝性貧血症狀的體征者有457人,佔16.4%。而其中男性(997人)患者中,僅有46人具肝性貧血,佔男性比例4.6%; 女性(1790人)患貧血的有411人,佔女性比例23.0%。

 

 


多種致病的因素

隨著科學發達人類對嗜肝性病毒病的認識加深,已經知道「肝源性貧血」的主要致病因素可為單獨或複合存在,如;

1.     營養不良和肝內造血因子貯存減少
慢肝患者長期食慾減退、胃腸吸收功能不良,除直接導致旦白質代謝障礙引起低旦白血症,影響肝細胞合成血漿白旦白外,還可使造血因子(如葉酸和鉄)的缺乏而發生貧血,且肝是維生素B12、葉酸和鉄的貯存器官,肝病必然導致這些造血因子貯存減少而發生貧血。此外,酒精能直接阻斷葉酸的攝取、代謝、肝腸循環和利用,故肝病必需戒酒。

2.     慢性失血
肝病可伴有凝血障礙,使出血的危險性增高。據統計資料顯示,各型肝病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至少有一項凝血試驗的結果是異常,百分之十五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故皮下紫癜、鼻出血、咯血、月經過多、胃腸出血、痔靜脈和食管靜脈破裂出血,或分娩及產後,均可引起失血性貧血。

3.     溶血
肝病時患者的紅血球生存時間縮短,說明肝性貧血與溶血有關。通常認為肝病時,紅血球細胞膜上的膽固醇和磷脂沉積增多、紅細胞還原型谷胱甘太(GSH)含量降低、脾功能亢進有關。

4.     血漿溶量增多
肝病時引致的肝性浮腫、肝硬化、腹水,使血漿容量明顯增加,引致血液稀釋。

5.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肝功能障礙能使紅血球生成素的前驅物質生成減少,影響骨髓造血。酒精尚能直接抑制骨髓紅血球生成,故肝病應戒酒。

 


「肝源性貧血」的症狀

由於肝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肝源性貧血的症狀和體征,臨床上往往與中醫分型的典型症侯是同時存在。如貧血為慢性肝病導致,即使不能按驗血、超聲波或電腦掃描而確診為慢肝,體查時亦會發現患者有肝區濁音界異常等體征。從統計資料顯示[1],「肝源性貧血」常包括臨床上慣常所稱的各種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佔32.6%,以缺葉酸為主 )、正常細胞性貧血 (佔30.3%,以溶血為主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佔14.4%,以缺鐵為主)、再生障礙性貧血 (佔0.06%)。

肝性貧血時亦有貧血的共同表現;如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多夢或嗜睡、身倦無力、四肢冰冷、氣弱懶言、面色蒼白、血虛頭痛等常見症狀。如長期伴有陽虛、困濕、肝性浮腫的症狀,則可發生繼發性肥胖。

[1]見黃詠齊主編之[肝病與全身性疾病]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第116頁)

 

 

經期前後的經濟滋補食療

肝性貧血女性患者,宜及時補充每月所失的月經血量及蛋白質,有助防止組織水腫。補充方法可燉食豬肝湯及牛肉汁,對治療血虛、低旦白、低血壓、低血糖的女性患者,有補氣補血、固本培元的功效。女性因月經失血,體虛氣弱,適宜月經前後長期飲用,補氣血而不燥。

(一)  豬肝湯的材料:北祈四錢、黨參四錢、豬肝五兩、廋豬肉四兩。  1
(二)  牛肉汁的材料:牛肉六兩(攪碎)、北祈四錢、薑四片。  1
做法:分別將材料洗淨切片後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滾水,隔水燉2至4小時,食時加上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案例介紹

案例一;王某(電腦號2126),女,44歲。二千年五月初診。
主訴十年前驗出有乙型肝炎帶菌陽性。自幼虛胖、常倦怠,長期鼻敏感、氣促、氣短。經期不準,間有經痛,月經量極多,其出血速度可達一至二小時滿濕一條衛生巾,因而來經時不敢活動,以免經量更多。經後常反复頭痛、感冒。
就診時喉痛、聲嘶已一周,伴咳嗽、痰稠。體型肥胖、重一百四十磅、高五呎二寸。舌胖齒印,下肢浮腫指壓痕(+),肝區叩擊痛,肝大三公分。擬診為慢活肝、肝郁肺燥、血虛氣弱、絡阻血瘀、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
服中藥(四物茵陳蒿湯,如全歸,川芎,丹參,柴胡等)三劑後,肝區濁音界已回復正常。聲嘶改善,咳減,無痰、多屁。但仍舌乾涸、舌緣紅絳、薄苔色白,下肢浮腫消失。再服中藥四劑,喉痛、咳嗽止,有輕瀉、大便量多、稀爛。再服中藥一周已來月經,月經量明顯減少、色鮮紅,瘀血亦少,無經痛。但肝仍正常,下肢又輕度浮腫。續服中藥,期間有噴嚏、流涕,仍便前腹痛,間日大便,有舌胖、下肢浮腫(+)。

系統中藥治療四周,自覺無不適,下肢浮腫已不顯著,臨床治愈,停中藥觀察。停藥後再來月經,色啡紅、經量明顯減少、無經痛、無瘀血塊,三天即收。

1

全歸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案例二;黃某(電腦號472),男,43歲。九六年十月初診。
自訴二十年前甲型急肝曾留醫周余,自幼即患有胃病史,曾因胃出血留醫而接受輸血。近兩年多常感心悸、暈厥、震顫、自感虛弱,失眠,曾被診斷為貧血、神經衰弱。體查肋脅畸形,肝區叩痛,肝大三公分。下肢輕度浮腫指壓痕(+),已系統中藥治療,症狀消失臨床治愈。翌年九月曾覆查,肝仍正常,自覺無不適。
案例三;陳某(電腦號.061),女,26歲。初診日期九八年七月。
素有地中海貧血和泌尿系感染史。過去常昡暈、頭痛、失眠,有胃痛、噯氣、腹脹,腹瀉,月經期準、經色鮮紅、經量過多,多瘀血。體格檢查; 面色蒼黃、貧血消瘦、面容憔悴,舌胖、淡白、舌邊齒印、腹軟脹、右脅膨隆、左脅下陷、肝大三公分,下肢輕浮腫。擬診;肝大待查、肝病性上炎,肝源性潰瘍病,病毒性胃腸病,肝源性貧血,月經不調,泌尿系感染。
服中藥六劑後,肝區濁音界已回復正常,症狀消失。系統治療期來經後,曾肝大一公分半,繼服中藥三劑,肝又正常。完成療程已臨床治愈停藥觀察。四個月後因發熱、泌尿系感染,曾在某醫院留醫五天,曾服用頭孢子素及注消炎針,出院後复查,肝大四公分半,是第一次肝大復發。經服中藥三劑後才正常,又系統中藥治療臨床治愈。
患者至今仍每月經前服用中藥調理,接受觀察,貧血矯正已無不適,但觀察四年多,曾復發肝大六次 (一次曾食榴鏈、壽司,一次曾食龍蝦刺身,一次旅韓五天後回港,其餘兩次原因不明 ),均系統服用中藥而愈。

 

案例四;陳某(電腦527號),女,18歲。一九九四年六月初診。
主訴為最近明顯消瘦,數月來體重由九十六磅下降至八十九磅,半年來失眠、尿黃,近十多天反覆下體流血不止,月經色紅或啡,量多。伴眩暈、噁心、出汗、心悸、脈搏100/分。體查;消瘦貧血,面色晃白,精神困倦,肝大四公分半,有叩擊痛。
服中藥六劑,經量由多變少,色紅,肝已縮小至肋緣。再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月經乾淨。睡眠和精神均好。續服中藥9劑又來月經,肝復腫大三公分,續服中藥三天後肝正常,六天內月經乾淨。完成療程以後每次月經前後續用中藥調理。以後經期準,再來月經亦無肝腫大和臨床不適。最後一次為九六年六月覆診,肝無復發腫大,貧血改善,月經正常。

 

案例五;李氏姊妹;兩姊妹素身體虛弱,曾檢查疑有地中海貧血而常用西藥治療。母曾檢驗血液發現有乙型肝炎抗體史。

姊李某(電腦號545),女,25歲。九六年六月初診。自覺易疲倦,尤以經期時明顯,經後偏頭痛。體查有明顯貧血外貌,唇、舌及瞼粘膜蒼白,血壓90/50mmHg。腹軟,肝大三公分。服中藥六劑,肝縮至肋緣,續服三劑,肝已正常。系統服用中藥六周,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停藥後八個月曾覆診,貧血明顯矯正、未發現臨床症狀,肝亦正常。

妹李某(電腦號550),女,22歲。九六年四月初診。主訴失眠已兩年餘,極難入睡,多夢,疲乏無力,反覆有鼻敏感和傷風。常頭痛、頭暈、心悸、氣短、便秘、大便兩三天一次、質硬。月經約二十五天一次,量一般,約七天乾淨,多淤血塊,每次來經均有腹脹或經痛。去年曾消瘦近十磅,并於數周前曾手術切除左側乳腺纖維瘤。擬診為慢性肝炎合併肝性貧血,神經衰弱。體格檢查明顯貧血貌,瞼、唇、舌粘膜顏色蒼白如紙,舌胖、齒印、下肢浮腫指壓痕(+)。
服中藥九劑,已易入睡,仍易醒,肝已正常,適為月經第二天,經色鮮紅,無經痛,淤血減少。續用中藥調理達三個月,期間仍間有眩暈、反覆口咽潰瘍,大便濕熱,每次經前乳房自訴有脹痛反應,但無經痛、經色鮮紅、無淤血塊、經量減少。停藥時患者精神好,睡眠佳。食慾正常,貧血明顯矯正,唇色紅,無眩暈等不適。以後數月經前均取中藥調理,自覺無不適,肝亦正常。
半年後,來經後三天且外感未清,自疑肝病复發又覆診;體查肝大一公分半。經系統中藥治療,臨床治愈停藥。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2年4月25日

1512月/15

「紅斑狼瘡」的中藥治療

 

前言

        紅斑狼瘡並不少見,常好發於女性。被確診者因受傳統觀念影響,以為該病沒有方法治療,且易發生肝、腎功能障礙而導致死亡,故人人自危,尤如被判死刑。  

中醫認為 紅蝴蝶瘡( 即西醫的紅斑性狼瘡)的病因 , 主要由先天稟賦不足, 肝腎虧損而成。因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不足,易致陰虛火旺,虛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 ,外邪入侵,兩熱相搏,熱毒入裡,瘀阻脈絡,內傷及臟腑,外阻於肌膚所致。本文討論乃由肝入手,以中藥治療紅斑狼瘡臨床症狀。

 

急性症狀

其實,皮膚上的紅斑樣皮損常常是狼瘡樣肝炎的皮膚損害的臨床表現而已。狼瘡樣肝炎是慢性活動性肝炎的一種,其發生很可能是自體免疫有關,多見於年青婦女,急性期常見症狀為黃疸、發熱、肝脾腫大、皮疹、蜘蛛痣、關節炎、腹水。部份病例可以併發腎炎、結腸炎、心肌炎、口腔炎。這類病人常於驗血時發現有狼瘡細胞,血沉降增速,肝功能檢查可發現血清丙種球旦白顯著增高,谷-丙轉氨霉、鹼性磷酸霉和膽紅素昇高等肝功能異常。

 

慢性症狀

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上述急性症狀外,慢性期常表現有倦怠、腹脹、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皮膚搔痒、皮疹(以紅斑為主)、痛經、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有時呈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表現;如出現頑固性痤瘡、紫紋、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滿月臉等體征。亦易伴有其他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等)。其實,這些症狀都是病毒性肝炎不同分型所具有的常見臨床表現。

 

 

案例介紹

這些案例患者的肝炎病毒標誌常為陰性,但未測出並不能排除病毒感染。因臨床上按照病毒性肝炎予以中藥系統治療,效果極為理想的。故確診紅斑狼瘡的患者應有正確態度,積極中藥系統治療以求臨床治愈。茲把日前遇到的二個案例為大家介紹。 

 

案例一;趙x (電腦2123),女,51歲。2000年4月初診。主訴自幼多病痛,曾育二子一女,人流2次,自然流產4次,去年開始停經,常感情緒不安,曾服中藥後今年曾來月經一次。五年前因胸痛、氣短、喉中異物感而驗血檢查,發現有紅斑狼瘡細胞,電腦掃描左腎有水泡。均未接受西藥治療。易胃腸敏感及感冒,長期便秘、胃痛、口唇糜爛脫屑、頸、面、前臂皮膚多色素沉著,老人斑。現仍焦燥、睡眠欠佳、多夢、倦怠、眼乾澀、胸痛。

體查: 唇皸裂脫屑、胸肋關節壓痛、胸骨接肋骨緣第6~10肋(左)和9,10肋(右)有固定壓痛點。腹軟脹,肝叩痛,肝大肋下1.5公分。下肢浮腫,指壓痕(+),下肢靜脈顯露,左膝旁有局限性區域見毛細血管擴張。

中藥4劑後复診,肝已縮至正常。自覺服中藥後有腹隱痛、頭痛、咳嗽、尿紅,燥熱感。唇脫屑,胸肋關節壓痛。服中藥一周、頭痛、尿紅消失。續服中藥反复出現胃痛、肢體麻痺、多痰、睡欠佳、多夢、低血壓(80/50mmHg),但續服中藥後均自行消失。

共服中藥42劑停藥觀察,停藥時間有噴嚏,左胸第9肋胸關節仍有輕度固定壓痛、唇輕脫屑、痰少、色白,雙下肢已無浮腫,余未見異常。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案例二;梁x (電腦2261),女,42歲。2000年10月初診。自訴自幼體弱多病,數年來皮膚反复搔痒,出皮疹。去年11月因右眼眶周及背部、四肢皮膚紅斑疹搔痒而在健康院活檢,証實為紅斑狼瘡,驗血及尿未發現異常,反复中西醫及專科治療未效。現倦怠、嗜睡、眼矇(左眼有玻璃體混濁),月經不調,鮮紅量多、瘀血少。長期游走性皮疹及劇烈皮膚搔痒。

體查: 右上內眥角皮膚可見有風疹樣斑丘疹。左背有掌大皮下瘀斑及搔抓痕,脈摶80次/分,肋脅畸形,肝區叩擊痛,肝大肋脅下1.5公分。服中藥3劑後,偏頭痛發作劇,惡風、畏寒、脈72次/分。面上紅斑較著、右眼瞼內眥角皮膚紅斑浮腫,但肝已正常位於肋上1.5公分。

11

續服中藥3劑,頭痛緩解、自覺皮膚仍搔痒,曾腹瀉、量多水樣。再服中藥3劑,頭痛止,皮膚搔痒減,自訢服中藥後不用服止痒西藥及外搽藥物。右眼內眥角紅斑隱退呈棕色色素沉著斑。右上瞼紅斑明顯消退、變薄、縮少,共用中藥9劑,體查肝濁音區仍正常,下肢浮腫亦消失。

11

服中藥二周時,右眼瞼紅斑明顯消退,舌齒印減。繼續持續每天中藥治療,服中藥一月時、間感右下瞼皮膚搔痒,已能恢復正常工作、間感頭痛、接觸洗清潔劑等無敏感。且來月經量不多、微瘀血、色較鮮紅。 共服中藥87劑,無不適,無皮疹,有倦怠感、胃納可。臨床治愈後仃中藥觀察。

11

<上、中、下三圖為第二案例治療前、後皮膚紅斑、舌、唇粘膜病變比較>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2001年3月15日

1512月/15

減肥前的問卷調查

也許你覺得自己肥,體重超過了正常標準,曾經考慮減肥,不過粗心大意或太倉促的減肥不是首選方法。在進行減肥行動之前,務必確定自已不屬於繼發性肥胖(特別是肝性浮腫),對照本文內容發覺妳有可能是浮腫的話,先請教醫生排除了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才是上上之策。所以我們建議大家應該注意有否下列情況:

 

  問題內容 請選擇
(1) 曾確診患過急、慢性肝炎以後體重短期明顯增加而發生肥胖者。 是/否
(2) 驗血發現有肝功能不正常或有病毒性肝炎抗原、抗體反應陽性者。
( 確定為肝炎疫苗注射而引起的抗體反應陽性者例外。)
是/否
(3) 直系親屬或密切接觸者曾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史,或直系親屬或密切接觸者驗血有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即帶菌者)。 是/否
(4) 曾患重病、分娩、手術或急、慢性較大量失血 ( 包括月經過多、胃出血、痔瘡出血、外傷失血等等 ) 以後逐漸肥胖者。特別是曾接受輸血者。 是/否
(5) 因病 ( 如風濕、哮喘、痛風等 ) 而曾接受過類固醇類藥物較長時間治療,在治療後短時間內體重明顯增加而發生肥胖者。 是/否
(6) 嗜酒、吸毒 ( 特別是曾與其他人共同使用過注射器 ) 或因故長期服用傷肝藥物 (如慢性便秘長期服用雙醋酚丁 ) 引致肝功能損害者。 是/否
(7) 同性戀者。 是/否

 

結果

凡上述其中任何一種情況皆「是」者,均不應進行藥物減肥,即使節食和加強體能鍛練,也應排先除了肝性浮腫的可能才可進行,以免愈減愈肥 (體重不減反增),反而影響健康。

1512月/15

預防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的方法

        要預防肝源性的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就要對慢性肝炎有正確的認識,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能使慢性肝炎得以臨床治癒,就能終止繼發性肥胖不斷發展。在這裡我們提出五點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   注意發育期前兒童健康,如有嗜肝性病毒病的可能,必需徹底以中藥系統治療。家族中有肥胖史(不一定是遺傳,而是闔家感染嗜肝性病毒,故父母為帶菌者尤應注意),若自幼已經體弱多病又有體質虛胖的小孩,常是肝性浮腫,男孩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女性激素多而男性激素減少,易發生繼發性肥胖且外生殖器發育不良。女孩則易因慢性肝炎導致肝郁血虛、發育後月經失調、月經量過多而引起貧血,誘發繼發性肥胖。

2,   急性肝炎癒後,容易發生脂肪肝導致體型肥胖,實際急肝期間如無通過徹底的中藥治療、黃疸消退并不代表肝病已經痊癒,多數只是轉入慢性肝炎的遷延期或活動期。故急肝黃疸消退後,莫忘中藥治療。使慢性肝炎能臨床治癒,以防止脂肪肝和肝性浮腫繼續進行,做成繼發性肥胖。

3,   各種原因引起急性、慢性較大量失血,亦常是繼發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最多見如鼻出血、胃出血、痔瘡出血、外傷、分娩、手術後、月經過多等均能做成失血性貧血,而嗜肝性病毒病患者因肝功能障礙凝血機制欠佳,在上述因素發生時,失血量會比常人更甚。上述失血原因消除後的恢復期中,往往出現虛性肥胖,短時間內就可以引起體重明顯暴增。故在失血時迅速延醫就診以免誤止血治療。失血後更應注意病因治療及身體調理,更應增加優質蛋白質的補充,防止低蛋白血症、貧血導致肝性浮腫發生。故及時、徹底治療導致失血疾病,往往能防止反覆復發而形成繼續失血,就能避免繼發性肥胖進一步加劇。

4,   繼發性肥胖(肝性浮腫)的形成基本原因是在於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引起的免疫反應導致機體內大量產生抗體。抗原被抗體結合後的 “抗原抗體覆合物” 貯留體內會保存大量炎症體液做成肝性浮腫,這些覆合物沉積體內各系統組織間、也做成各種不同慢性肝炎的肝外症狀。當肝、腎功能失調,新陳代謝失調,內分泌失調都將會加重肝性浮腫與繼發性肥胖。而慢性肝炎患者常因病毒性胃腸病引起濕熱囤積胃腸腔內,亦因濕熱引起支配腸活動的神經麻痺發生鼓腸,導政漸進性腹脹和明顯腹圍增大。故早期使用中藥疏肝解郁,清熱解毒使濕熱排出體外,是預防和治療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的唯一方法。臨床上大量案例均會於系統中藥治療後有明顯 ”收身” 的感覺,腹脹明顯減輕,少數甚至腹圍縮達數吋。

5,   不應濫用類固醇類藥物;使用激素帶來的副作用害處甚多,人所共知。水鈉瀦留而導致全身浮腫、滿月臉、犀牛肩、食慾亢進、體脂肪沉積都易做成繼發性肥胖。只是激素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效果常很迅速,易為醫生、患者濫用。故已有肝性浮腫或繼發性肥胖者更應盡量避免接受激素治療。

        我們奉勸愛美的小姐、女士們,體重超過了正常標準,粗心大意就倉促的減肥並不是首選方法。在進行減肥行動之前,務必確定自已不屬於繼發性肥胖 (肝性浮腫),對照本文內容發覺妳有可能是浮腫的話,先請教醫生排除了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才是上上之策。

1512月/15

“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並不是繼發性肥胖的主因

        肥胖症的確是一個全球性難題,美國專家認為癡肥是一項公共衛生疫症,美國癡肥者數目正直接上升,報章資料顯示;美國有接近一億人(九千七百萬成年人) 超重或癡肥,佔整體人口的五成半。每年造成數以萬計人死亡。全球每年花在減肥上的費用多達20億美元。肥胖症的確是很難令患者接受,也嚴重的影響人類健康,他們的調查指出;癡肥的人口由60年的不足13 % 暴升至94年的22.5 %。也有調查指出;香港有49.4% 香港人偏肥。

        目前公認 ”肥胖” 是營養過剩、運動缺乏所做成。減肥方法也循此方向”百花齊放”,創出很多藥物和方法。但至今為止,確實有效的藥物和方法仍不理想。反而某些減肥方法中有些以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微元素為主體的藥物和方法,經觀察確有令體重減輕、體型明顯改善、臨床疾患減少的效果。

        癡肥者迅速增加這個事實如果繼續用”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去解釋,確實是很難再令人滿意。目前人們逐步瞭解到嗜肝性病毒對人類各系統做成的損害和影響是不容忽視,上述慢性嗜肝性病毒病能引起肝性浮腫或稱繼發性肥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曾總結2000例肝區濁音界異常患者中發現,肝性浮腫竟佔26.95 % (539:2000),繼發性肥胖也佔4.80 % (96:2000)。杜漸於微才是唯一方法,也是說早期發現及診治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才是防止繼發性肥胖或者說是最好的減肥方法。

1512月/15

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的飲食治療

        慢性嗜肝性病毒病的飲食治療原則是 ”新鮮”、”富營養”、”均衡飲食”、   ”要絕對消毒”、”避免傷肝食物”。

        在積極延醫治療肝病的同時,應該攝取優質而易於消化的蛋白質 ( 如新鮮的旦類、奶類、豬肉、牛肉、魚類。特別是豬肉,在中醫藥物學中認為是滋陰補腎氣,生津液療虛弱,含有大量的鈣、磷、鐵。而且豬肉的膽固醇含量比雞、鴨、魚、牛肉的膽固醇都低,是慢性肝炎食療首選之食物)。亦要有新鮮的蔬果和足夠的澱粉質、維生素。

        由於慢性肝炎患者往往心火、肝火、肺火均盛,大腸又熱,不宜進食帶燥性的雞、鴿、鵝等家禽。蝦、蟹、蚌、蜆、蠔等含多量異性蛋白之濕熱海產,和芒果、荔枝、榴槤等濕熱蔬果更應戒食。注意避免辛辣、燒烤、煎炸等烹調方式處理的食物。為使肉類裏的蛋白質能易於吸收,中式 ”燉品” 的烹調方式可以將肉類蛋白質經過高溫、高壓而較長時間地把蛋白質水解成極易吸收的水解蛋白、氨基酸,故加黃祈、党參燉豬肝、瘦肉或加羌片清燉免治牛肉汁,均是首選補充蛋白質的良好方法 ( 尤以月經前後 ) 。平常多煲滋陰補腎湯水 ( 如冬蟲草、水魚、水鴨、花膠、響螺、蛤蚧等 ),對火盛陰虛的症狀有很大的裨益。肥胖患者對飲食中含脂肪的量和質均很注意,這是對的。但如為肝性浮腫導致繼發性肥胖,飲食仍應有適量脂肪和糖類。

1512月/15

不食脂肪就不會肥胖嗎?

        肥胖患者對飲食中含脂肪的量和質均很注意,這是對的。

        但是,有些人錯誤的認為所有脂肪都不應攝取,因而進食過程中用紙巾索取食物中的油脂、在夾取食物入口時用筷子擠出食物中的汁、煮食過程中用水灼熟食物以避免加油。其實,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也說明了他們對人體內脂肪代謝並不了解。

        肝病時常合併貧血、低蛋白血症、內分泌失調才會有肝性浮腫、繼發性肥胖。飲食中應當均衡飲食,要有適量脂肪和糖類。如攝入不含脂肪的食物,脂酸同樣可以從糖類及氨基酸前身物質來合成。攝入過量糖類反而增加胰島素分泌,促使糖類轉化成為脂肪,也就說即使你進食的食物中完全沒有脂肪,並不等於你不會繼發性肥胖。只是在慢性肝炎患者食用脂肪時,應選擇含不飽和脂酸的植物油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