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兒慢肝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流行於世界各地,高發區包括東南亞,非洲,南美,和我國等地。新生兒80%以上從母體經胎盤接受了甲型肝炎的抗體,但抗體在兩年之內基本消失,因而嬰幼兒對甲肝的易感性最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兒童通過亞臨床感染(亞臨床感染者是指接受了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後,既無臨床症狀,亦無肝功能損害,如為帶原者可排出病毒,傳播甲型肝炎)而獲得免疫。這種免疫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後通過免疫反應而體內產生的抗體,只說明曾被甲型肝炎病毒的侵襲,如有肝炎臨床症狀及肝臟腫大,則應予以治療。

在中國城市的普查資料顯示,2~10歲是甲型肝炎的主要發病人群, 以學齡兒童及學齡前兒童為主。而在統計中1~9歲的兒童已有52.6%呈甲型肝炎的抗體陽性。10~19歲為98%,20歲以上則為100%。由此可見甲型肝炎流行之普遍。一般人認為甲型肝炎並不會變成慢性肝炎,但亦有報導 指,已經發現甲型肝炎同樣可以引起慢性肝炎的。(如學者Weigl及Bach曾發表文章報導;1283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發展為慢性持續性肝炎佔6.9%,慢性活動性炎為0.4%。另Meier等亦研究了25例甲型肝炎的血清學、臨床生化及部份肝活檢資料;發現約有20%患者是呈遷延性或慢性過程,且伴轉氨酶持續增高)。

病從口入

甲型肝炎病毒常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患甲型肝炎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糞便排出病毒時污染了食物、水源、食具、用具、玩具都能做成散發傳染。但當社會易感人群積累到一定比例,便會呈周期性暴發性流行。一次流行後80%的易感人群可以被感染,然後流行停止。待易感人群積累到一定比例,若引進病毒,又會再次暴發流行。

目前一般認為甲型肝炎病毒是沒有持續的 “帶原者”,傳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亞臨床感染者,人類要在不斷重複感染中才能保持終生免疫。一般認為,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淡水或咸水中生存達12個月,亦可生存於食物內數天以上,而甲型肝炎病毒在攝氏100度高溫煮5分鐘才會死亡。所以,強調講究個人衛生,教育小孩養成飲食衛生習慣,預防病從口入,是預防甲型肝炎最基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