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二「濕熱蒸騰型」 常見症狀之十一 : 皮膚濕熱(14)

免疫能力低下性皮膚病 (上) – 汗斑、股癬 

        愛滋病毒能引起人類後天性免疫缺陷,除了直接感染引起神經性病變和原因未明的消耗綜合征外,亦由於人體CD4細胞被感染,導致免疫系統的的功能紊亂而發生各種條件性感染和腫瘤。這是已知的一種能使人類缺乏抵抗力而危害生命的典型病毒。但我們在臨床上診治慢肝患者時,亦常發現「嗜肝性病毒病」患者經常表現出免疫能力低下。略去內科疾患不提,慢性肝炎時併發粘膜、皮膚細菌或真菌感染、罹患疥虫等病久治不愈,亦是極為常見。

        臨床觀察,最常見的免疫能力底下的皮膚病是膿性皮膚病,如膿泡疹、癤病、痤瘡合併感染,真菌如皮癬、甲癬、汗斑、念珠菌性甲溝炎、陰道炎及疥瘡等。但每於有效的中藥系統治療使「嗜肝性病毒病」臨床治愈後,患者的皮膚疾患則較易被控制。故反覆而頑固的真菌等疾患如經治無效,實需排除患者會合併「嗜肝性病毒病」的存在,如確診有慢性肝炎或肝區濁音界異常,應首先以中藥治療慢肝,臨床上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本組案例中,典型泛發性汗斑患者(輕症未予統計)發病率達66/2758例,佔2.39%。臨床上肝病患者體格檢查時,不少案例常伴有不同程度皮膚乾燥或併發程度不同的汗斑,尤以患者腎虛而致膚色鯬黑時,汗斑皮損更易顯露,故皮膚乾燥所致汗性皮炎及汗斑,應為肝病患者皮膚搔痒(尤以出汗後)原因之一。其余肝區濁音界異常患者合併之免疫能力低下引致的皮膚疾患,因篇幅所限未予統計。

案例介紹

案例十九;黎某(電腦編號2085),男,39歲。初診日期2000年3月。
主訴自幼多汗,自汗,反覆皮膚搔痒。曾皮膚專科擬診為濕疹,服藥治療常於服藥後感眩暈、嗜睡。現皮膚反覆搔痒,每於出汗後,頭皮及背部皮膚痒著,搔至皮膚潰爛仍不止。體查;全身皮膚有顯著汗斑皮損,背部皮膚已苔癬化、明顯色素沉著。雙腹股溝處皮膚有股癬,色素沉著。下肢靜脈顯露。肝大三公分,叩痛。擬診慢性肝炎濕熱蒸騰、合併泛發性汗斑、股癬。用白癬皮茵陳湯三劑,服中藥後肝已正常,大便暢順,曾下頦痤瘡,潮紅腫痛,煩熱感。覺背部皮膚搔痒加劇。

續服中藥搔痒漸減,至第三周已不用外搽藥物止痒,背部皮損色素漸淡,汗斑皮丘沉下。第四周背部色素沉普逐漸隱退,股癬痊愈。服中藥六周時,背部皮損愈。搔痒止,色素漸消退,下肢浮腫(+)。未排腳氣病囑服B1、B6、E。共服中藥八周完成系統治療,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案例二十;伍某(電腦2685),女,52歲。2001年10月初診。
自幼皮膚常乾燥,反复皮膚搔痒而無皮損,曾因皮膚敏感及主婦手多次專科治療。八年前曾右腹「帶狀泡疹」,有耳水不平衡昡暈史。近年余雙掌背對稱性神經皮炎,反复發作性全身搔痒,伴經常失眠、多夢、眩暈、倦怠、腹瀉、背痛和面部多黑色斑。體查膚色鯬黑,全身泛發性汗斑,舌胖齒印,下肢浮腫(+),肝區叩痛,肝大一公分半。擬診慢肝(未排除疱疹性)濕熱蒸騰、氣血二虛、肝腎二虛型,風搔痒,神經性皮炎,汗斑。

服中藥三劑,無明顯不適,肝已正常。再服中藥七劑,自覺游走性全身皮膚搔痒減,雙掌背神經性皮炎之皮損萎縮變薄、色素加深、明顯脫屑。下肢浮腫減輕。續服中藥皮膚搔痒止,手背皮損消退、縮少、色素沉著。六周後臨床治愈仃中藥觀察。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2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