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漫談肝病與“抑鬱症” “產後抑鬱”

前言

本港衛生署資料顯示,本港的抑鬱症患者過去三年來有上升趨勢,由九九年至二千年的九千七百多人增至上年度一萬三千七百多人,其中以四十至六十四歲女性患者較多,佔每年新個案的三成。醫管局的統計數字亦顯示,抑鬱症患者人數在01年~ 02年度增幅為41%。本病患者的普遍程度。近期本港就接二連三發生幾宗跳樓死亡案件,據報導,死者都是由於患上產後抑鬱而產生精神的問題,本文試從中醫藥的角度去了解抑鬱症及產後抑鬱的成因,並從慢性肝病去認識產後抑鬱的病情。抑郁症
從中醫角度來說,抑鬱症是由肝氣郁結引致抑郁症的臨床神經、精神症狀,極為常見。慢性肝病能導致臨床多系統損害,患者往往在不同時期中由很多不同系統病變產生的症狀。但現代醫學隨 著病理解剖學和細胞病理學的興起與發展,特別注意對內臟器官病理變化的研究和診斷,想盡各種方法尋覓“病灶”,使診斷方法不斷充實,雖然診斷學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診斷手段和輔助診斷的工具亦不斷增多,但亦使直接檢查病人的工作或多或少地轉變為化驗室或儀器的檢查結果。從而就會忽視了傳統的“辨証論治”和“治本”的措施。往往做成了神經、精神症狀較嚴重時,僅被確診為精神病而漫無了期的進行治療。
抗抑鬱治療可以控制其幻覺及情緒失控。但長期服用精神病藥物會有副作用而引起肌肉僵硬、震顫、不能靜坐、行動緩慢等不適。亦可引起昏睡、浮腫、流涎、昡暈、大小便困難、心悸、抽筋等。長期抗抑鬱治療是否理想,實在是見人見智。但這些患者如有慢性肝病基礎,系統中藥治療仍不失為值得一試的方法之一。慢性肝病患者易誘發產後抑鬱


              婦產科醫生指出,女性分娩後因荷爾蒙影響令情緒波動,又要承受照顧嬰兒的壓力,故產後三月內為患上產後抑鬱的「高危期」。初期症狀最快於產後三、五天出現,包括情緒低落、易哭、失眠及煩燥等。演變產後抑鬱時患者感到疲勞、失眠、食慾不振、焦慮、驚恐等;再嚴重患者會出現幻聽、有自殺及殺嬰的念頭。
其實分娩是慢性嗜肝性病毒病患者復發的時機。因為肝病患者如伴妊娠,肝臟負擔加重,營養往往相對不足,內分泌改變往往成為肝性神經精神病的誘發因素,因而慢肝婦女易於產後出現產後抑鬱的神經精神症狀。各種抑郁症中,以產後抑郁與嗜肝病毒感染最為密切,臨床上常見一些慢肝女性患者,即使曾中藥系統治療已臨床治愈後,也因妊娠、分娩而會肝腫大復發,需重新服用中藥系統治療。

中醫對產後抑鬱有細緻的認識

從中醫病源的 記述,不難看出中醫對產後婦女的神經、精神病的症狀已經有細緻觀察和治療經驗。如;

 

  • 產後黃疸;產後血虛氣滯,身體、面目皮膚俱黃、四肢倦怠。
  • 產後脅脹痛;產後傷肝、血虛氣滯、肝主筋而佈於脅,以致胸脅間脹滿而痛。
  • 產後驚悸;由產後憂驚勞倦,去血過多,心氣虛而神不守,以致心中振振跳動、惕惕然驚、甚至心神昏憒,目晴不轉,語言錯亂。
  • 產後不寐;產後亡血過多,心神失養,故夜不安臥、煩躁出汗或面赤口渴。
  • 產後心神恍惚;由產後心血不足,榮衛不調而致心中恍惚不定,睜目無神,當心而痛和產後浮腫。
  • 產後虛煩;產後氣血虧損,虛火上泛或氣血上衝,心不安寧、氣行不順,以致形容不出之懊怒、多見煩亂、嘔逆、氣悶、胸脘窒痛。
  • 產後顛狂;產後血虛,心不得所養,有發熱惡露不行,狂言妄語、昏瞀不識人,面青唇白,甚則手足逆冷,或默默無言,目晴張大而直視。

至於慢肝婦女患者在“妊娠”、“分娩”、“產後”的生理關鍵時刻,常因機體過度負荷或“血虛”導致肝機能進一步損害,極易產生神經精神症狀形成「抑郁症」,而產後抑郁是最常見和後果最差的一種,能引起母嬰死亡而告終,極應引起患者家人重視和透過系統中藥治療以作預防。故患有慢肝的產後婦女,應常規作產後肝區濁音界檢查和“肝病”檢治。

隨著時間轉移,未經系統中藥治療的肝病患者逐漸進入更年期,其性激素的衰減亦能罹患植物系統神經紊亂,出現更年期症狀群和以後的「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其實,嗜肝性病毒使被感染者的患者,進行性的神經組織損害是一脈相承。患者的神經精神病症狀,只不過是人體感染嗜肝性病毒後引起腦、神經組織受損害而在臨床上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神經、精神病症狀的結果。

病毒感染與一生健康息息相關


         其實,嗜肝性病毒感染每發生於胎內或嬰幼兒,人的一生健康狀態往往就顯示了嗜肝性病毒在人體裡形成疾病的歷史過程。人的出生、成長、發育以至衰老、死亡的過程中,無不與體內嗜肝性病毒感染做成的結果息息相關。總有一天,人類將認識治療“疾病”的措施,其實就是“預防和系統的治療嗜肝性病毒感染,防止肝機能損害、及時治療各種肝病併發症”作為主要的臨床治療方針。
嗜肝性病毒感染所做成患者的神經系統病理改變,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肝病患者「抗原抗體复合物」的濃度,常隨著時間的轉移累積而影響腦、神經組織發生水腫、變性,使腦皮質變薄、神經元及神經纖維消失、甚至皮質深部可有片狀壞死。或者由於患者自身免疫性損傷、肝解毒功能失常、B族維生素缺乏、?的缺陷形成的代謝障礙,甚至門-體靜脈分流,以致一些毒性物質進入體循環,使大腦功能紊亂並干擾神經傳導活動,這是構成了人體神經、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在人生的過程中,除了外因 ( 酗酒、吸毒、感染、藥物) 對肝機能的干擾外,人生某些階段亦存在著不少的誘發“肝性腦病”的因素;最明顯的是青春發育期,妊娠、產後、更年期、老年期的不同階段中,在嗜肝性病毒影響下便成了肝機能失調的基礎上,由於不同誘因 ( 如失血、內分泌失調等) 影響了機體的免疫能力或其他因素而加重了腦神經組織損害,臨床上肝性腦、神經疾患症狀更為顯著。如慢性肝病的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因肝贓機能紊亂使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代謝失常而影響營養發育,做成生長緩慢或骨骼發育畸形(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或肝性骨營養不良)、繼發性肥胖,使少數患兒乳房發育呈女性體型,但外生殖器及睪丸萎縮、體毛稀少。而少數女孩卻因性激素紊亂而體型高瘦、四肢修長、多毛、副性徵發育不良。這些十多歲的年齡的階段,容易產生【思覺失調】的症狀。

思覺失調


最近已有學者指出思覺失調的主因是病毒感染腦部病變,而誘發因素是壓力及環境變遷。本病是一種早期的不正常精神狀態,極少部份會有暴力傾向。患者思想及言語紊亂,經常自言自語,在思維、情感、及感覺上會脫離現實,妄想被別人迫害,多見於十多歲的青少年。不及早治療可發展成抑鬱精神分裂或躁狂症等較嚴重的精神病。假如早期發現原有慢性肝炎而予以系統中藥治療,思覺失調的臨床精神症狀每可改善。

案例介紹

 

案例一;楊某(編號:1220) ,女,36歲。1994年10月初診自訴孕已二月余,常嘔吐、間咳,反覆出鼻血和便秘。體查肝界縮小下緣於肋上四公分半。曾服十二劑中藥後症狀消失已自行停藥。三月後复診,肝大一公分半,服中藥十五劑肝已正常,再服十劑又自行停藥。
至95年6月產一女嬰,產後四月复診主訴精神抑郁、常失眠、倦怠、昡暈、焦慮、腹脹、便秘,且常反覆咳嗽、多痰、下唇皮膚敏感出風疹,有搔痒。曾服西藥治療未效。擬診慢肝、蕁麻疹、產後抑郁、肝郁肺燥。體查:舌有黃苔,下頷皮膚可見微紅斑丘疹呈風疹樣,肝大一公分半,肝區叩擊痛,服中藥六劑後肝已正常,症狀消失,皮膚正常,續服中藥四周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案例二;雷某 (編號:3078),女,47歲。 初診日期2002年12月。夫乙肝帶菌陽性,自已曾驗血發現有乙肝抗體陽性。自感體質虛弱、易外感、多痰,常咳至滿天星斗。兩年來情緒不穩、潮熱、口咽乾涸、浮腫、失眠、下陰痒、多白帶、盜汗。曾專科診斷有情緒病,需長期睡前服抗抑郁藥。體查發現肝大三公分,明顯下肢浮腫,指壓痕(++)。擬診肝郁肺燥、濕熱蒸騰、慢性肝炎,肝性神經精神病。
服中藥三劑曾腹痛泄瀉日三次,咳減、痰少、體輕,肝已正常、浮腫明顯消退(土)。續服中藥三劑間有腹痛、泄瀉,日三次。自覺仍間咳、喉痛、痰減、睡眠好。已停抗抑郁藥,但早醒,大便正常。續服中藥後,下肢浮腫全消、睡眠好、醒後亦能再入睡,服中藥十劑後體重減輕五磅。服藥第四周時來經,月經量減、有瘀血,四天近乾淨,倦怠止。共用中藥四周,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案例三;曾某(編號:404),女,36歲。98年4月初診,自訴十多年前因甲亢已施行手術。十多年來失眠嚴重,僅能每夜睡3小時,易傷風、心悸、手震、皮膚搔痒、喉內異物感,服安眠藥及抗抑郁藥均無效,一年多前小產後反覆雙乳有乳汁分泌。體查有肝大三公分,下肢浮腫(+)。擬診慢肝、肝性神經精神病、肝病性上炎、月經不調、肝性浮腫、肝源性性激素紊亂、甲狀腺機能亢進。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續服中藥已完成療程臨床治愈。

   案例四;歐某(編號:2311),女,40歲。初診日期2000年12月。自訴產女後一直有產後抑郁,精神緊張、心悸煩燥、失眠多夢、雙側脅痛、肩背倦怠,頭內鳴響(尤以睡時著)。現牙齦腫痛、胃頂噯氣、胸脅疼痛、多白髮,易面紅,反复中西藥治療未效。體查;面色潮紅,右第二胸肋關節壓痛,肝大三公分,下肢浮腫(土)。擬診慢肝、肝陽上亢、肝腎二虛、產後抑郁。
服中藥三劑後肝已正常,睡眠好轉,但仍面紅、煩燥、脅痛。續服中藥精神仍有緊張感,口苦,二周後面紅已消失,睡好,就診時症狀全消退,僅輕肩痛、脅痛。已來月經,量稍多,瘀血多。體查左肩及右第二胸肋關節局限壓痛,肝正常,第四周曾有睡前泄瀉達數天,日一至三次,呈水樣大便。共服中藥四十八劑,臨床治愈停藥觀察。

黃國雄

2003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