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中藥飲片煎劑仍為中醫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藥飲片煎煮的這種”水提方法” 表面看來落後,似乎是費時失事。但無可否認,科學發展至今,仍沒有完全被目前的所謂先進的方法能予以取代。

        原因之一;患者體質,疾病種類與程度各不相同,以中醫的 “整體觀念”加以治療的過程,因人而異、因病情而異,中醫師需按本身經驗不斷調整處方用藥。按照目前方法就診後使用藥物進行加減,能使病情更易痊愈,故飲片使用顯示出中藥更具靈活性。

        原因之二;中藥對疾病治療已肯定具有優良的效果,但人類至今對中藥治療疾病的原理、能治癒疾病為何種成份仍未能完全理解。雖然目前己經探討出每種中藥的有效成份。但每種中藥成份多不勝數,要探索出何種成份才是治癒疾患的主要的成份,予以提純使用到臨床而又能得到臨床效果,估計還需長時間科研才能真正解釋。與期等待,不如以飲片煎煮煎劑予以臨床使用,及早有效的治癒病人。

        原因之三;中藥治療處方組成乃前人和現代醫者的臨床經驗,崇尚 “標本兼治”,與西醫治病觀念略有不同。與西藥的不同的是西藥每種藥物針對性較強,消炎、止痛、降血壓各有不同藥片,患者臨床多種症狀同時存在,往往亦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制劑以求得到較好臨床療效。中藥處方組成多為複方、每方結構君、臣、佐、使各有所選,有些病如嗜肝性病毒病的藥物品種較多,份量較大才能保証臨床的療效。在多種中藥煎煮過程的化學反應尤為複雜,未真正破解複方中藥處方的治療疾病真締之前,使用飲片循舊煎成中藥煎劑,仍然不失為較好方法。

        原因之四;中藥配伍得出的臨床療效暫時並不能用實驗室實驗代替得出臨床使用效果,不應也不能用現代化的藉口把中藥製劑一定要做成完全的西藥模式,才算是服用方便。其實,植物作為原料而又普及臨床成為西藥要藥,目前已普遍存在。要把中藥提練製成片劑、糖衣片、針劑、流浸膏、糖漿、酊劑、冲服劑亦並不困難,但一般療效如果大打折扣,且加工成本過於高昂的話,實不宣鼓勵。

        數十年來亦有不少前輩中醫曾利用流浸膏臨時加減配伍治病,只是療效並不理想和保存防霉困難而不能推廣於臨床。故現今對治療病毒病,調理機體功能的保健藥物、實應在飲片加工現代化中多做研究,確保中藥飲片清潔、防蟲、防霉、消毒、微型加工使易於煎煮提純而縮短煎煮時間,這種產品實應廣為患者接受和樂於採用。也符合傳統中醫、藥的優點。只有飲片加工現代化、以臨床療效為本的宣傳做得深入人心,患者必會克服所謂不方便的藉口而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