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二「濕熱蒸騰型」 常見症狀之十一 ; 皮膚濕熱 (6)

痤瘡 (下)

「痤瘡」本好發於青年男性,但從本統計可以看出,本組案例202例痤瘡患者中,女性患者竟有143例,佔痤瘡患者中的70%。男性59例佔30%。與一般概念確有所出入。究其原因,當為人體內大部分內分泌激素需在肝進行代謝,慢性肝炎患者因肝病使激素的生物效應隨著病情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并可發生激素間的不平衡現象。因而肝臟機能失常會影響患者的內分泌紊亂。臨床上,常可根據營養發育、臨床症狀、體征去判斷不同的激素異常代謝情況。反复頑固的﹝痤瘡﹞是典型雄激素代謝異常引起皮脂腺內及其周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故慢肝合併痤瘡患者的營養發育、體型亦往往顯示內分泌異常的程度;

  • 其一是慢肝患兒易形成肝性營養發育不良、貧血、因而身體虛弱多病、膚色蒼黃、消瘦、發育延遲,往往矮細而身高、體重不足呈侏儒體型。但女慢肝患者如單純雌激素缺乏,往往身型高瘦、四肢修長,多毛、副性征發育不良和月經不調、經痛。
  • 其二是因慢肝患者易營養障礙、低旦白血症或不同原因引起長期慢性 (痔瘡、月經、鼻出血) 或手術、分娩失血,如腦下垂體血液供應不足內分泌失調、能造成肝性浮腫、易大量保存脂肪使體重明顯增加,做成繼發肥胖。
  • 其三是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本病包括腎上腺性征異常症、皮質醇增多症等。前者臨床特點為男性化與高血壓,多痤瘡。女孩呈假兩性畸型或青春期後男性化。男孩則4~5歲起有性早熟、陰莖巨大症。後者臨床特點為肥胖與高血壓,呈滿月臉、水牛背樣向心性肥胖、四肢瘦少、面、背及四肢毳毛增多、女性男性化、聲音變調、生長緩慢、身材較矮、肌肉乏力、背痛、多暗瘡。

注意的是;嬰幼期慢肝患兒、常患皮膚濕熱及呼吸系疾病如哮喘等,易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引起同樣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臨床症狀,不可不慎。因此,本統計中有肝區濁音界異常患痤瘡的女性患者比例較高,并不意外。

案例介紹

案例八;朱某 (電腦編號2111),女,27歲。2000年4月初診。自訴發育後即皮脂分泌旺盛,多毛、尤以前臂、腋下、小腿為著,每周需剃2~3次。頭、面部及胸背皮膚多黑頭、丘疹狀隆起,且頑固痤瘡反复發作,曾皮膚專科診治反覆使用消炎藥及維生素A酸治療,效果不著。此外,常患胃病、外感聲嘶、咳嗽、便秘、月經不調和經痛。體查;營養發育差,高152公分,重43.18公斤,體質系數18.69。面及背部皮膚多痤瘡疤,右面頰部有多發性痤瘡。舌胖、微齒印,明顯肋脅畸形,肝區叩擊痛,肝大三公分。雙下肢皮下靜脈明顯顯露。臨床擬診慢肝肝郁肺燥、濕熱蒸騰、絡阻血瘀三型,伴內分泌失調、痤瘡、下腔靜脈高壓。

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續服中藥,臨床症狀逐漸消失。服中藥第十八劑時來經、經量明顯減少、鮮紅、無瘀,仍大便乾結及裡急後重。且頸部暗瘡後發,續服中藥已消散。共服中藥五十四劑臨床治愈仃藥。

案例九;郭某 (電腦編號448),女,16歲。1998年4月初診,自訴數年來面部反覆多痤瘡,食慾差,曾反覆噁心,嘔吐,尤以早上為著。伴反复濕熱肚痛、進食後即如厠,交替性腹瀉、便秘。十歲初潮,常經痛,有瘀血。體查體質消瘦、未發育,貧血貌,面部多痤瘡,有舌胖,齒印,明顯肝區叩擊痛,肝大三公分。擬診為慢肝濕熱蒸騰、氣血二虛、絡阻血瘀三型,伴貧血、內分泌失調、痤瘡、月經不調、痛經。服中藥三劑後肝已正常,適逢來經,經痛短暫,色鮮紅無瘀血。以後系統服中藥六周,期間自覺精神佳,痤瘡消失,月經正常、經痛止,便暢。自訴胸部開始明顯發育。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1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