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二「濕熱蒸騰型」 常見症狀之四 : 病毒性胃腸炎 (下一)

肝病患者如併發腹瀉時,稱肝源性腹瀉,是肝病的常見臨床症狀之一,由於是「嗜肝性病毒」所致,亦應確定為「病毒性胃腸炎」。有時候,腹瀉是肝病的首發和主要的就診症狀。不管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均可引起腹瀉。

肝源性腹瀉可因原發肝病和腸粘膜損害程度決定其臨床症狀輕重,肝病愈重,發生率越高,腹瀉程度亦更為嚴重,有統計謂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有4 %至30%可發生腹瀉症狀,肝硬化代償期的發生率為10%,失代償期患者為20%,原發性肝癌則高達54%。

以中醫學觀點看,病機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嗜肝性病毒侵襲機體後,首先影響肝臟功能,形成臟腑虛弱;如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即易於泄瀉,病位在於脾胃與大小腸。但慢肝病情程度不同、分型各異,使臨床上腹瀉的情況亦需在臨証時,區分其; 寒(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熱(便黃褐而臭,瀉下急迫,肛門灼熱)、 虛(病程長,不甚腹痛喜溫喜按,神疲肢冷)、 實(瀉下痛減)。

由於慢肝患者病程發展致不同的患者體質有別,如予以辨証,「肝源性腹瀉」實應以中醫的慢性腹瀉辨証,區分為下述各種類別*,但臨床實踐証實,下述不同類型的患者,中藥「驅肝毒方」均能有效治療;

  1. 濕熱壅盛口咽乾涸、煩渴夜飲、小便短黃、濕熱下注、裡急後重、肛門灼熱、腹痛泄瀉、瀉下急迫、糞色黃褐而臭、舌苔黃膩。
  2. 寒濕內阻胸膈脹悶、納呆食少、鼻塞頭痛、畏寒發熱、周身酸痛、腹痛腸鳴、多屁水瀉、舌苔薄白。
  3. 食滯胃腸噯氣吞酸、脘腹脹滿、納呆欲吐、食後即解、腸鳴腹痛、瀉後痛減、便臭帶不消化物,舌苔濁厚膩。
  4. 脾胃虛弱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脘腹脹悶、水殼不化、時溏時瀉、稍進油膩即納減、泄瀉,舌淡苔白。
  5. 肝脾不和;胸脅脹悶、噯氣食少、七情郁結即易腹痛、泄瀉,舌質紅。
  6. 腎陽虛衰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腹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舌淡苔白。

由於嗜肝性病毒病的胃腸症狀往往是多姿多采,故不一定出現明顯腹瀉而發生便秘,亦可有交替性腹瀉、便秘和胃腸敏感的症狀。故分類時稱為病毒性胃腸炎的症狀,便更為貼切。

案例介紹(續)

案例五;梁某 (電腦編號1981),女,7歲。其母二次產前驗血均有乙型肝炎抗體史。患兒於1999年11月初診。母代訴患兒素體弱多病,常外感、發熱,納呆、倦怠、嗜睡。近數天來腹痛,嘔吐,嘔出食物殘渣,噯酸。西醫謂外感入胃,曾服西藥未效。體查:營養發育欠佳,消瘦、舌胖,有薄白舌苔,肝肋緣,有肝區叩擊痛。

       服中藥3劑,已止嘔,胃納改善,症狀明顯減退消失。肝已正常,續服中藥3周,胃納佳,舌苔全脫落。服中藥4周時體重增1.5千克。經系統服中藥6周,臨床治愈停中藥觀察。

*見彭勃主編的中西醫臨床<消化病學>1997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1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