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二「濕熱蒸騰型」 常見症狀之四 : 病毒性胃腸炎 (中)

腸胃濕熱的特徵

         隨著進一步認識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醫分型臨床症狀,「濕熱蒸騰」型中「腸胃濕熱」的症狀是有其獨特特征的 :

1.        病情纏綿反复;不用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則其症狀極難根治。

2.       常伴明顯慢性肝炎的全身症狀;患者常訴極度倦怠、周身酸痛、下肢沉重、口淡納差、虛弱多汗、昡暈無力、心煩多夢、怔忡失眠、心悸氣短、睡不安寧,因胃腸機能障礙往往導致貧血、肝源性營養、發育不良,甚至內分泌失調、消瘦或虛胖,容易反复外感或女性有月經不調、經量過多、經痛等。

3.        體查常常被醫者發現;有肝區濁音界異常或肝區叩擊痛。

4.       部分患者有明確肝炎病史或曾檢驗發覺血中有肝炎的 ”抗原”、”抗體” 陽性史,或肝功能異常的結果。部分患者亦可有超聲波檢查或電腦掃描証實肝臟腫大。

5.       胃腸濕熱症狀極易復發,每因飲食不潔或進食生冷、辛辣、燥熱食物而复發。目前臨床觀察;進食如刺身、不熟的貝殼類等帶病毒食物復發時,發現其潛伏期極短、症狀出現即能發現肝濁音區腫大。常於服用有效中藥「驅肝毒」三劑,肝腫大即可回復正常。

6.      「腸道易激綜合征」臨床症狀與慢性病毒性肝炎之胃腸症狀完全相同,部分醫者認為是一種獨立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但經臨床實踐,這些患者如合併肝區濁音界異常而接受有效的系統中藥治療,每易根治。

 

            過去,不少醫者、患者常把嗜肝性病毒病之「腸胃濕熱」症狀,誤為其他疾病而忽視了「病毒性肝炎」的這個根本,極易做成了誤診、灟診和錯誤處理。

常見症狀

患者可長期有口咽乾涸、煩渴夜飲、口臭、早上噁心、刷牙欲吐、納呆、胃脘脹滿、腹脹、進食後腹脹加劇、食後如廁,交替性便秘或腹瀉。間有大便濕熱而量少、裡急後重(有便意但解不清),肛門灼熱、少數患者每於便後抹揩時有鮮血。甚至便時滴出鮮血。

部分患者容易胃腸敏感,進食某些食物即易噁心、嘔吐、腸鳴、腹脹、多屁、腹痛、腹瀉和消化不良。少數患者有右側肋脅部鈍痛,尤以疲倦或過勞時加劇。

部份患者雖無大便性狀改變,但常濕熱肚痛,甚至發生反覆陣發性腹狡痛、程度劇烈時需急症治療。由於腹痛較劇,易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胃病、急性蘭尾炎、膽囊炎、膽石症等病。

體征常有消瘦、膚色蒼黃、鯬黑,營養發育不良或虛胖,有低旦白血症表現,如舌胖齒印、舌淡白或潮紅、上披黃或白苔,少數患者舌苔厚而位置固定,非接受系統中藥治療難以消失。下肢浮腫(脛骨前指壓常有明顯下陷)、皮膚粗糙脫屑等。

案例介紹 (續)

案例四;謝某(電腦1502),男,6歲。其父5年前患甲型黃疸型肝炎。現仍常倦怠,浮腫,心悸,腹痛,腹脹。母有乙型肝炎帶菌者史及月經不調。99年7月三人就診時均有肝腫大。其母數月前曾體格檢查發現肝酵素昇高。其子有反复陣發性腹痛、腹瀉、便秘,有鼻竇炎及中耳炎史,常遺尿。子就診時膚色蒼黃,腹脹,胸腹壁靜脈顯露,肝腫大肋下1.5公分,服中藥7劑後肝已正常。經系統治療6周後仃藥。

           99年11月复診,母謂周前其子曾食學校內點心,與其他十同學同時發生嘔吐,其子嘔吐後伴腹瀉,繼咳嗽,多痰,腹脹。曾按感冒食西藥治療未效。复診體查患兒肝大第一次復發,肝臟腫大於肋下1.5公分,服中藥1/2劑,日一次,六天後檢查肝已正常,症狀好轉、消失。經系統治療4周後才停中藥。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