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二 「濕熱蒸騰型」系列疾病及案例介紹 (總論)

前言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醫分類可歸納為六型,包括(一)肝鬱肺燥型、(二)濕熱蒸騰型、(三)氣血兩虛型、(四)絡阻血瘀型、(五)肝陽上亢型 和(六)肝腎二虛型。上週完結了「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第一型「肝郁肺燥型」的介紹,今期開始進入中醫分型之二「濕熱蒸騰型」,這類別的患者尤多,臨床症狀亦最為常見的,是六種分型之首。

         這種所謂分型,僅是為了敘述方便而人為擬定的。實際上,病人在不同階段和時間,均可以有不同症侯或同時擁有兩型以上的症狀。不同分型之間其實是並無界限,而且在治療過程中;治本的法則是絕對相同的。 

「濕熱蒸騰型」的發病機制

         嗜肝性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人體後,從中醫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濕邪(陰邪)可以產生以下的變化

  • 由於濕易困脾,且肝郁又易橫克脾土,容易造成脾虛,內濕由是而生,郁久化熱,以致「濕熱」蘊結體內,纏綿難袪,抑制機體陽氣,且深入營血、臟腑和絡脈,做成明顯「濕熱蒸騰」的臨床症狀與體征。
  • 又因濕熱而致熱邪盤據肺、胃,可使熱邪傳陽明經絡,再從肌膚透發而造成各種皮膚疾患。
  • 如肝經火熾,脾不運化,以致濕熱之氣下注下焦。引致膀胱、宮胞、大腸濕熱。
  • 亦由於濕熱比較隱蔽而難於發現和袪除,或部分濕熱蒸騰患者往往因嬰幼兒時期已被感染而一直錯過治療,以至成年後才被診治。故病程往往漫長而反覆,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臨床症狀纏綿不斷、時好時壞。故患慢性嗜肝性病毒病的患者的濕熱征象,往往能使患者認同自己是屬於「濕熱」體質。

 

二千案例統計概況

           嗜肝性病毒病的病情复雜,臨床症狀表現多姿多彩,多數患者同時表現有多系統的輕、重不一臨床症狀,詢問其既往病史,往往符合中醫的慢性肝病的各種「濕熱」表現。

          「濕熱蒸騰型」的各種症狀是慢性肝炎各種中醫分型中最多見和最典型的症狀。它的表現常貫穿慢性肝炎整個病程,直至系統中藥治療以達臨床治愈,才可告終。根據我們在香港地區診治的二千例肝區濁音界異常患者案例的統計;中醫症狀分型中,有「濕熱蒸騰」症狀者,總數達69.20 % (1384;2000)。而1286名女性患者中,有「濕熱蒸騰」症狀的患者,佔68.27% (878;1286),而年齡16歲以下181名青少年、兒童中,則為58.56 % (106;181)。由此可見,嗜肝性病毒病患者的「濕熱蒸騰型」症狀表現最為多見,穩占各型之首(見圖一)。

【圖一;2000例肝區濁音界異常患者中醫分型統計】

【圖二;濕熱蒸騰型合併其他型之症狀統計】

除具濕熱蒸騰症狀而合併伴有其他型症狀者,亦極為常見(見圖二)。如同時伴發

濕熱蒸騰和絡阻血瘀症狀者………………. 達30.95% (619:2000)。

濕熱蒸騰和肝郁肺燥症狀者………………. 達30.15% (603:2000)。

濕熱蒸騰、肝郁肺燥和絡阻血瘀症狀者……… 達12.75% (225:2000)。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