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一 慢性肝炎「肝鬱肺燥型」及案例介紹 「肝源性氣管炎、支炎及間質性肺炎」 (上)

肝源性肺病是指病毒性肝炎時,嗜肝性病毒引起的肺部病變或併發症。

在進行性的慢性活動期肝炎中, 往往由於長期慢性病毒感染,病毒不斷複制,人的機體免疫反應可以不斷的引起臨床上的呼吸道感染征。亦由於產生抗體而引起的抗源抗體複合物沉積使機體反應;人體內保留了細胞內、外炎症液體並予以稀釋避免沉積物濃度過高刺激組織,故組織細胞內、外炎症液體的瀦留,常導致體內組織腫脹,產生肝源性組織水腫。所以,慢性肝病時呼吸系統中肺組織間質水腫、肺內血管分流增加,及肺彈性減退都容易併發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做成肺通氣不良、肺功能障礙。這種現象,肝硬化時更為顯著。

 臨床上患者除因肝郁肺燥產生鼻敏感、反覆外感症狀外,常有較嚴重、長期的反覆喉痒,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多痰、梅核氣(氣道內異物感、咳不出、咽不下)和程度不同的乏力,自覺常吁大氣(氣短)、胸悶、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行動不利(上樓梯或運動時氣促)等表現。如患者過去曾有臨床上常稱的氣管敏感、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紙煙咳、支氣管擴張等等長期慢性咳嗽征侯,又伴有肝病的診斷或肝大的體格檢查結果,應首先著重肝病治療,上述症狀常可迅速緩解。

間質性肺炎症狀常較為急重,開始時多有明顯感冒和發熱的征兆。由於病情纏綿,嗆咳劇烈,甚至胸痛、血絲痰、咯血,影響致失眠,屢治無效。故臨床上容易被誤診為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病。但胸部X光照片,甚至多次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均可無異常發現。故患者如有嗜肝性病毒病史、或服用抗癆藥時反覆出現肝功能異常改變時,應考慮為肝性間質性肺炎。首選使用中藥系統治療,以便疏肝解鬱、消降肺火,每於系統中藥治療後常可收滿意的療效。

典型案例介紹

 

案例一;唐某(電腦編號270),男,28歲。初診日期1997年8月。主訴:咳嗽已兩月餘,中西醫反覆診治仍未效。曾疑診肺病進行X光檢查,結果陰性。現感咳嗽劇烈,日間尤甚。無痰、喉乾涸、搔痒,大便質硬、有便後出血史。體查舌胖、齒印、苔白、有肝區叩擊痛,肝大肋緣下1.5公分。

服中藥5劑後,咳嗽緩解,仍肝大肋下1.5公分,有肝區叩擊痛。續服中藥5劑,肝已正常位於肋上1.5公分,大便順暢,咳嗽已止。接受中藥系統治療5周,清理五臟六腑濕熱,才停藥觀察。三個月及五個月後覆查肝無腫大,未見不適。

案例二;萬某(電腦編號023),女,65歲。曾在1973年診斷為肺結核病,因咯血嚴重且發現性質不明陰影,故在85年施行左側部份肺葉切除手術,活檢未發現異常。術後至今十余年來,仍反覆慢性劇烈咳嗽,間咳血絲痰和多量咯血。

98年6月初診,自訴反复咳嗽、多痰、氣短、咯血。有交替性便秘、腹瀉,常口乾、口苦、口咽乾涸而夜飲。近三年來又左膝關節反覆紅腫痛,功能障礙。 體查:極度消瘦,舌苔厚白,肝濁音界達肋緣下4.5公分。左膝關節輕度腫脹,膝關節內側明顯壓痛。下肢浮腫,指壓痕(+)。

服中藥6劑後咳嗽減少,痰白、量少,但肝已正常。再次覆診後第二天咯血數口,色鮮紅,量不多,自行x光檢查未見異常。囑續服原來中藥。兩天後,咯血已止,以後續服中藥至六周,完成中藥療程,停藥時咳止,無痰,膝關節正常,僅蹲下起身時,間覺膝關節有微痛。

追蹤至今,除因外感四次覆診外,未有咳嗽、咯血。但肝亦均未見復發腫大。膝關節炎症亦未見復發。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