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嗜肝性病毒病中醫分型之一 慢性肝炎「肝鬱肺燥型」及案例介紹 「肝源性外感 (上呼吸道炎)」(下)

上周介紹了肝源性外感(上呼吸道炎)及舉了一病例,今周繼續為大家介紹不同年齡的典型案例。反覆罹患感冒徵象往往是嗜肝性病毒病患者的最常見臨床表現,屬慢性肝炎中醫分型中「肝鬱肺燥型」的極為多見症狀。

案例二

潘某(電腦編號686),男,53歲,英國人。

初診於1995年10月。因在本港某大醫院施行疝氣手術後外感咳嗽,有多痰、喉痛、胸痛、失眠、腹脹、腹瀉,水樣大便已月余,經藥物治療未效而求診。體查;身材魁梧,面色紅潤,舌胖厚、有牙齒印,雙前臂及掌背多老人斑,腹軟而膨脹,肝大肋緣。擬診慢性肝炎「肝鬱肺燥」,故予以中藥數劑、服後肝界正常、咳已止。建議續服中藥調理肝病,

但患者過去並無肝病史,未肯苟同慢性肝炎診斷,自行往相熟西醫處要求檢查肝功能,結果發現轉氨霉增高(G,G,P,T 170u)而取中藥21劑回印度煎服。

年餘後咳又復發,多於早上乾咳,伴下肢浮腫。故97年2月回港檢查:發現肝又腫大於肋緣,服中藥兩劑後咳即減,帶中藥21劑回印度內服。服藥完畢休息一月再回港檢查,肝已無腫大,肝區濁音界下緣位於肋上1.5公分,咳已止,但自訴間中仍有睡眠欠佳。

 

案例三

            方某(電腦編號2092),女,22歲。

            其父前年曾患甲型黃疸肝炎、母有肝大、子宮肌瘤病史,均曾在本所診治。 2000年3月初診。自訴過去常氣管敏感,反覆喉痛、聲嘶、頑固咳嗽,面部多痤瘡和月經不調、經痛史。現倦怠、嗜睡、喉痒、喉痛、聱嘶、無痰、嗆咳已兩周余,經藥物治療數次均未見效。

體查面色蒼黃、唇色淡白貧血貌,舌苔薄白、舌尖紅、雙側肋脅畸形、肝肋下1.5公分,肝區叩擊痛。

服中藥3劑,服藥時大便量多,日2~3次,色啡,稀爛。服藥後聲嘶止,咳緩解,睡眠好,舌色仍紅絳,肝已肋上1.5公分,肝區叩痛。中藥系統治療期中咳嗽緩解、消失,痤瘡痊愈。治療中月經延期,經前症狀明顯、自訴胸脹、雙下腹陣發性抽痛、煩燥。但來經時已無月經痛,量減,色鮮紅,無瘀血。共服中藥四周,症狀全消,臨床治愈而停藥,已囑月經前再取藥調理。

案例四

李某(電腦026),男,27歲。1993年11月初診。

主訴為自幼反覆傷風,聲嘶,喉痛,腹脹滿、腹痛、腹瀉,口腔潰爛、牙齦腫痛,右側脅痛。曾接受醫生建議已割除扁桃腺,但上述症狀仍持續存在。近周又發高熱、喉痛并內服消炎藥。就診時已退熱,仍反覆口瘡、喉痛、頭痛、腹脹、腹瀉。

體查體格魁梧,虛胖,腹脹實,鼓腸,肝區有叩擊痛,肝下緣於肋緣上3公分,屬肝區濁音界縮小。

服中藥5劑後覆診,仍頭痛、腹脹、腹瀉,叩診發現肝下緣於肋下1.5公分。

續服中藥24劑,肝界正常位於肋緣上1.5公分。用藥七周後已臨床治愈,囑停藥繼續觀察。

數年來仍間复診,偶有口腔潰瘍或胃腸不適而取中藥內服調理,多次體查,肝均正常,未見復發。

 

案例五

          郭某(電腦編號284),男,34歲。初診日期96年2月。 驗血發現為乙型肝炎帶菌者已兩年餘,常有鼻塞、噴嚏、喉乾涸、喉痛、口腔潰瘍、易疲倦。體查有肝區叩擊痛,肝大肋下1.5公分。 服中藥8劑後,肝性上呼吸道炎症狀消失,肝下界已縮至肋緣。再服中藥7劑,肝已正常位於肋緣上1.5公分。經系統治療四周後停服中藥。至今未見復發。

香港肝炎中藥製劑研究中心

主任醫師  黃國雄

200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