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型 過敏性體質型

肝是人體中最大臟器,肝功能重要而覆雜,一旦受損影響廣泛,將引起全身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變化。肝臟又是人體的解毒器官,肝功能不全引起物質代謝異常和排泄代謝產物障礙,肝臟不能對代謝產物解毒,常引起人體內相關的代謝產物滯留血中,正常需要的營養物質亦得不到供應,較重時往往可藉化驗檢查,檢測指標會有明顯異常,從而確定肝病已引起代謝紊亂和血內異常癈物堆積(中醫常統稱之為濕熱),嚴重而急驟者可導致肝昏迷而死亡。

由於肝解毒功能不全代謝產物的滯留,臨床上往往做成血中膽固醇過高而引起心血管疾患,尿酸過高而引起痛風、低旦白及肝性浮腫導致耳水不平衡而導致眩暈產生等等,有時通過系統中藥治療慢性肝炎後往往會不藥而愈。

但我們發現,不少臨床常見免疫系統反應所做成的,多是輕微而的各系統的不同敏感症狀。這些症狀常被臨床醫生按局部症狀而被診斷為:

  • 鼻敏感(鼻塞、流清涕、反覆連續噴嚏、尤以早上發作為多)。
  • 氣管敏感(喉痒、喉痛、嗆咳、多痰、氣短、哮喘、氣管和胸內異物感,咳不出,咽不下,中醫稱為梅核氣)。
  • 胃腸敏感(食慾不振、噁心、噯氣、腹脹、胃痛、便秘或腹瀉、對異性旦白和某些旦白質食物或高脂飲食消化不良、甚至不能進食多種正常而普通的旦白質食物如鮮奶、雞旦等)。
  • 皮膚敏感(皮膚乾燥、角化過度、鱗片狀脫屑、皮膚搔痒和反覆發作之風疹、濕疹、痤瘡)等等。因此往往治標不能治本,徒令慢性肝炎病情持續惡化,得不到及時診治。

上述敏感體質所導致之症狀其實已羅列於各系統症狀之內,但因其發病機制與肝的代謝功能密切相關,臨床上往往以為獨立疾病,而疏忽肝病的診斷和治療,治標而不治本。故歸納於過敏體質型中便於理解,當患兒有上述症狀,應延醫進一步檢查,以免錯過了慢性肝炎之診治。


案例介紹 - 過敏性體質型

 

案例一:男,4歲半,反覆鼻敏感及哮喘已兩年餘。
案例二:王某姊妹,姊5歲,素有鼻敏感及哮喘史,妹16個月,感冒,玫瑰疹,水痘, 父母均慢肝患者。
案例三:男,1歲。小兒濕疹,營養不良,發育欠佳。其祖母,父母有慢性肝炎。
案例四:男,8歲。自幼反复風疹,容易傷風、喉痛、大汗、倦怠、膚色蒼黃。

案例一
: 陳某(電腦號358),男,4歲半。

 

母代訴患兒反覆鼻敏感及哮喘已兩年餘,常有納呆,腹脹,嘔吐,腹痛,腹瀉及皮膚乾燥搔痒。體查消瘦,膚色蒼黃,皮下脂肪少,屬營養發育不良,腹軟脹,肝大1.5cm。服中藥13劑後肝己正常,大便暢順,余無不適,再服中藥三周以作系統治療才停藥。半年後覆診肝未見腫大。

 

 


案例二
: 王某姊妹 : 父母均慢肝患者,其母在兒童時(約8~10歲)有急性黃疸肝炎史,未經系統治療。

前年有注射肝炎預防針史,但來診時自訴兩周來腰痛劇,易倦,有反覆腹痛,腹瀉,易外感,咳嗽等慢性肝炎症狀。體查肝大4.5cm,有心動徐緩(每分鐘僅48次)。經系統中藥治療,臨床治愈。

 

王某(電腦號507),女,5歲。素有鼻敏感及哮喘史,反覆復發,兩天來發熱,咳嗽,出水痘而於1997年10月30日初診。體查 :全身皮膚可見疏落水痘疹,部份已結痂,肝大1.5cm,服中藥9劑後,肝已正常,水痘亦愈。續服中藥4周後停藥。

 

王某(電腦號508),女,16個月。97年10月30日初診,母代訴;就診前2月因中耳炎,肺炎已高熱五天而入院治療,留醫12天後出院。出院後又感冒,支氣管炎,玫瑰疹,水痘,伴腹瀉,夜啼,要求中藥治療。體查:胸背皮膚有疏落水痘痕,肝大1.5cm。

服中藥9劑後水痘痊愈,咳嗽止,肝亦已正常,續服中藥27劑,臨床治愈後停藥觀察。3個月後曾感冒發熱覆診,肝仍正常未見腫大。

案例三;袁某(電腦號314),男,1歲。其祖母,父,母有慢性肝炎,均在本診所臨床治愈。初診日期:1997年3月23日,母代訴患兒產下後十餘天即有皮膚病,臨床診斷為小兒濕疹,但經反覆專科治療,效果不著。體檢可見患兒營養不良,發育欠佳,面部及肘窩,腕,踝關節皮膚均可見糜爛,潮紅,有多發性小丘疹。腹部軟脹,肝大1.5cm。因家長不忍喂予中藥,暫未服中藥治療。延至7月16日,皮膚丘疹泛發蔓延全身,皮膚潮紅,乾燥,皸裂,脾氣差,睡欠佳,夜啼,大便日4~6次,只能進食豆奶,腹仍軟脹,肝大仍1.5cm。無奈接受中藥治療。
經服中藥8天後,患兒肝已正常,皮膚糜爛搔痒減,面部及四肢皮膚微潮紅,乾燥脫屑,四周後停中藥。停藥時仍尿黃,納呆,四肢關節屈側皮膚仍微紅,脫屑。
八個月後(翌年4月)因扁桃腺炎發熱而入院治療,退熱後小兒濕疹复發再覆診。取中藥時又見患兒面頰潮紅,左側面頰有斑丘疹,仍消瘦,腹軟脹,肝大3cm。服中藥4天後覆查,左面頰潮紅消退,皮疹已消失,肝縮至1.5cm。再用中藥4天,母代訴患兒皮膚表面未發現皮疹,但夜間仍有皮膚搔痒。肝已正常。系統治療續服4周才停中藥。

 

99年1月12日其父覆診,謂其小孩皮光肉滑,濕疹未見復發,但有納呆。

 

案例四;董某(電腦號2136),男,8歲。
2000年5月25日初診,母代訴患兒自幼反复風疹,曾嚴重時需急診。容易傷風、喉痛、大汗、倦怠、納呆、口臭、便秘,常每周一次大便。常失眠、難入睡、易醒。體查:膚色蒼黃,舌正常,胸腹壁均明顯看見皮下血管顯露,肝叩痛,肝大3cm。

服中藥三劑肝已正常。續服中藥,大便秘結漸改善,曾口腔潰瘍,間出疏落風疹,一周後睡眠已好。服中藥2周後易飢,納改善,每天有大便,3周後間仍風疹、多汗,多脫髮。胸腹壁及下肢靜脈仍顯露,服中藥一月,間仍不能每日大便。共服中藥64劑完成系統治療,停藥觀察。

 

半年後因感冒,便秘,納呆,倦怠,大汗而复診。體查肝大3cm(為第一次复發),服中藥3劑肝已正常。系統中藥治療期間因發熱、喉痛、咳嗽、舌紅,自行停中藥用西藥治療二周,再复診時體查又肝大1.5cm(第二次复發肝腫大)。內服中藥3劑肝已正常,續服中藥。但十天後 又因食魚生後腹痛、腹瀉,多咳而內服西藥,服後嗜睡。只服西藥7次,又肝大3cm,第三次肝大复發。复診服中藥3劑,肝又正常。

 

2001年二月覆診,母訴因患兒咳劇曾服西藥,仍間咳,多痰,肝大1.5cm (肝大第4次复發)。服中藥3劑後肝又正常。後持續服中藥,完成中藥系統治療4周,四月臨床治愈,停藥觀察。以後2年仍曾复診9次,有鼻敏感、風疹、便秘、痤瘡等症狀需中藥治療,但多次體查,肝未發現異常。